最近中国大陆关于“国进民退”的言论不断发酵,前天(9月27日),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在《中国民商》杂志上发表长文,炮轰中共党内的保守派,提醒要“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
胡德平在文中针对两个“小平”的言论进行质问,对自称“资深财经人士”吴小平的“私有经济退场轮”,他质问,“难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是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吗?”为“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公有制又是为谁服务?对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的“共享论”,他质问,“职工与企业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不是打着共享、民主的旗帜搞“大锅饭、铁饭碗、刮共产风”吗?这和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
习、李急为“民企”发声
这篇文章几乎和北京表态是同步的,27日上午习近平在东北视察期间,突然决定访问一家民营企业。期间习近平高调表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还为此评论,指中共“对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都是一以贯之的”,关于民企的无谓争论可休矣。
然而就在《人民日报》强调“一锤定音”之后,当天下午,习近平去中石化辽阳公司考察,又说了另外一番话,“怀疑、唱衰国企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不过,法广认为,北京什么都说到、说全了,但感觉他的重心还是国企。
同一天李克强去了浙江考察,还去了国内迄今为止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李克强也说了一番支持民营经济的话,表示要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之前他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中表示,要消除民企投资的隐形障碍,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然而法广认为李克强的话“中听不中用,有些事情他都积极表态,但过后不起作用”。评论中指出,前天他说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但这是中共加入世贸时的承诺,而现在贸易战却打得很激烈。
走“计划经济”老路?引担忧
外界有这种看法,与北京的向左转、向后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才有人迎合上意抛出“国进民退”的怪论。而此时胡德平出头为民营企业“打抱不平”相当引人注意。
其实反对“国进民退”,胡德平并不是第一人。前不久中共副总理刘鹤组织召开了一个50人论坛,与会的人都是中共体制内的学者、高官,他们都批评当前歧视民营企业的现象很严重。法广指出,会议其实是批评北京,他们都意识到这样下去十分危险。
其中中共社科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直接点出问题:“现在民企生存艰难,到了不并入国企活不下去的地步。”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提供的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知道刘鹤此时组织这样的论坛究竟是什么想法,但是他在会议中途就找借口离开了。
大陆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一位朋友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这个论坛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中国经济政策已经步入“计划经济”的老路。北京为了应对贸易战,不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而是走改革开放的回头路。
多家民企被国企吞并 引关注
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前天《金融时报》报导,仅在今年以来,至少有10家民营企业已经被国企“国有化”。什么叫“国有化”?其实就是被国企给吞并了、吃掉了。
大陆媒体“搜狐财经”在21日有一篇文章,《从“我不愿意”到“投怀送抱”,谁偷走了这些优质民企的梦想?》文中指出,受国家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大多民企陷入了危机,出现了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有一批民企在走投无路下,以过冬的方式“投靠”国企。
众所周知,北京实施的区别对待政策,国企容易贷款,而民企主要依靠非银行放贷机构。法广指出,资金匮乏的民营企业不得不求助国企,而国企则趁势狮子大开口。
9月16日,北大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中共国务院主办的一个专题论坛上表示,“如果搞混改的目的是让国企把民营企业吃掉,特别是在民企最困难的时候,那国企就是趁虚而入。国企搞逆向混改,对民企信心的打击非常大。”
40年前,中共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40年后,吴小平抛出了“私有经济退场论”,邱小平提出民营企业要让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中央社表示,后两个“小平”吹皱了中国经济的一池春水。文中指出,引发骚动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共主张“共产”和一党专政,而民众只能被动接受,即使过了河也可能“转眼成空”。
大陆律师张凯在25日发出了这么第一段话:“上半场是调查记者、维权律师、教会、异见人士、知识分子、网络大V。没人说话后,下半场是地主、企业主、资本家⋯⋯然后会发生什么,你们读历史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