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刻12名台湾人被抓 中共开启人质外交?
在上海仟和亿公司任职的12名台籍分析师被捕。(中央社)
日前,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过境美国纽约时发表演讲指出,民主与经济不可分,“一国两制”不可行,台湾不能接受。近日,中共以严打金融犯罪为由,在上海逮捕了12名台湾人。这是中共在抓捕了多名加拿大和英国公民后的又一起行动,外界纷纷谴责其“人质外交”。
7月13日,台湾陆委会证实,上海仟和亿公司旗下的12名台湾籍分析师,被控涉嫌诈欺及非法经营在上海被捕。台湾新党总统参选人杨世光认为,这些人被捕的根本原因是未获大陆执业资格,他们都是两岸服贸协议未签的受害者。
当天《中央社》报导说,上述12人于7月9日在中国严打金融犯罪中被捕,其中9人获取保候审,3人被刑事拘留。
中共抓捕12名台湾人的时间点敏感。7月8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2项总额超过22亿美元对台军售案,其中包括M1A2艾布兰战车、可携式刺针防空飞弹,以及相关设备和支援。对台军售案已提交美国国会,据报,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蔡英文过境美国纽约时,7月12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座谈并发表演讲。她指出民主与经济不可分、“一国两制”不可行,台湾不能接受。
由于中共抓捕12名台湾人,正值美国国务院已通过对台军售案、蔡英文过境美国纽约之时,该抓捕行动被认为是中共对台湾的“抗议”,即中共实施“人质外交”。
在此之前,中共也常常抓捕与其关系不好国家的公民,中共的这种“人质外交”一直备受外界谴责。
多名加拿大和英国公民在华被拘
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7月13日表示,又一名加拿大公民在山东烟台被拘留。
江苏省徐州市警方星期二表示,他们以与毒品有关的控罪拘留了19人,其中16人是外国人。烟台距徐州大约620公里。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没说此案是否与之前中共被拘留的19人事件有关。
英国驻北京大使馆12日说,有4名英国人在中国东部被拘留。中共党媒称,被拘留的人有些是瑞士英孚教育(EF Education First)集团的教师,该集团在114个国家开展业务。
自温哥华警方去年12月扣留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后,加拿大和中共关系急剧降温。中共随后拘留了多名加拿大公民,指控他们窃取中共国家机密。
据加拿大全球事务发言人Guillaume Bérubé刊文证实,孟晚舟被抓后,中共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日,共抓捕了13名加拿大人,其中8人已被释放。
但中共只公开3名加拿大人被逮捕,包括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商人斯帕沃尔(Michael Spavor)和教师莎拉·麦克维尔(Sarah McIver )。
另外,上述4名英国人被抓也被指是中共实施的人质外交。
自6月以来,港人不断发起大规模的反送中运动,争取民主自由及司法独立地位。反送中运动,得到英国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其中英国外相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多次表示,支持港人和平非暴力的反送中运动。亨特还多次公开批评中共,并敦促中共不要将港人抗议活动作为“镇压借口”。
7月2日,亨特再次严厉警告中共,如果违反保护香港自由的《中英联合声明》,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自从香港1997年从英国手中主权移交给中国后,英国极少使用如此强硬的语气。
多名美国公民在华被骚扰
除英国和加拿大公民之外,近期还有美国商人、前美国外交官在中国受到中共当局的审问和骚扰。
《纽约时报》7月11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今年6月初,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的一名美籍华人高管被中共当局告知,不能远离他下榻的位于中国南方的酒店。随后,他被审问了好几天,话题涉及贸易战和美中关系恶化。
中共还告知这名美籍高管不得离开中国,但在美国国务院介入后,情势有所缓解,他才得以飞离中国。
《纽约时报》去年11月还曾报导,中共为了抓捕逃亡的银行官员刘长明,禁止他的两个孩子、美国公民维克托(Victor Liu)和辛西娅(Cynthia Liu)离开中国。
报导说,6月底,中共还试图审问一名美国驻华前外交官。当时这名前外交官正在北京参加一个由他协助组织的人工智能论坛。两名中共便衣国安人员在他下榻的酒店大堂,要求他跟他们走,询问他的外交身份,这名前美国外交官打电话给美国大使馆。几名美国高级外交官抵达酒店后,中共国安人员离开了。
对于中共频频抓捕骚扰在华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和东亚政治经济的彼得‧张(Peter Zhang)曾在英文大纪元(The Epoch Times)刊文说,中共政府正在扩大其人质外交。
张认为,具有中共特色的“人质外交”,其实质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人质外交不是中共的新把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共一直将其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以期从西方国家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曾锐生教授(Steve Tsang)则表示:“‘人质外交’在国际社会是令人反感的,任何国家实施这种做法都将严重损害其作为国际伙伴的声誉、国际形象和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