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北京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前言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真是这样吗?恰恰相反,这可能是美国拟制裁香港最新的文件证据,同中国制造2025的效果一样。
引发中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制造2025,有人说美国是遏制中国崛起;美国的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是从中国下发的文件中找到了违反WTO规则条文,比如对国企的补贴等。有足够的理由担心,《纲要》会向美国制裁提供新的证据,特别是经济方面。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去年11月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香港受到北京的压制和干预,建议商务部考虑将香港视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不再列为独立关税区,限制潜在军事科技输出香港,要求商务部检视对香港军民两用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数天后,美国商务部详细列举了高科技禁运14项高科技清单。
中央主导发展与内地无异
这份报告公布后,无论是报告本身还是媒体报道,大多使用的词汇是:香港看起来跟中国大陆的一个城市差不多,或更像大陆的一个城市。如今,《纲要》的颁布从政策和规划上证实了香港就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并且地位跟广东省的其他城市并无两样,由北京主导香港的经济发展方向。
关于香港在政治上依附于北京、法治退化等报道已经充斥海外媒体,美国国会和媒体列举了很多证据;然而,并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北京干涉香港的经济。北京为大湾区进行了详细的五个定位,其中一个就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持”,也制订了时间表:“远期展望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全面建成,在创新、国际竞争力、资源流动、人民生活等范畴都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
这显然是倒退。对香港来说,难道香港现在不是国际一流水准?为什么要到2035年才去实现?这16年香港躺着睡大觉吗?也许,这不是对香港的要求,是对大湾区整体而言,这很容易理解了: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这口号有40年左右了,先富起来的没见过带后富的,而是带着资产移民了。
香港的特殊性全球独一无二,其货币政策跟美国;而政治、经济现在看是要跟广东,这极其不现实。根据“全球化不可能三角”原理,当一个自由民主经济体在意识形态和民主生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进行全球化——大湾区叫经济一体化——民主和自由度将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与中央集权趋同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背景下,实现大湾区的高度融合缺乏起码的货币基础。
这份报告完全缺乏现实操作基础,如果强行硬推只会有两个结果:香港日渐衰退的民主体制加速衰落和自由度如自由落体下滑;为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增添一份制裁香港的铁证。
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我最欣赏体量最小的惠誉评级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它是三大机构率先调低中国国家主权评级的机构。2018年5月,惠誉发表报告,下调香港银行经营环境评级,由“a+/负面”降至“a/稳定”,反映中港经济融合加深,对香港银行带来风险。惠誉又预期香港银行向大陆企业的贷款额将持续增加,忧虑大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香港也会受牵连。《纲要》的颁布恰好印证了惠誉的担心。
在国际投资界,对政治具风向标级别的有两个:李嘉诚和麦当劳。而他们早已经从中国大陆和香港撤离了。香港从小渔村发展变成国际一流城市不是规划顶层设计出来的;香港的衰败可能会被设计规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