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已被中国企业美的收入囊中(路透社)
中国日益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与此同时,一场制度之争也日趋激烈。在许多相关的竞争领域中,欧盟都处于落后位置。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中,对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表达相当强硬的立场。
低价倾销,加强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国家干预——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中,中国也经常使用这些颇具争议的手段。德国工业界现在就此发出警讯,要求对北京采取更为强硬的路线。德新社获得的德国工业联合会一份原则性报告中指出,必须将市场经济体打造的“更有韧性”。报告称,“在我们的自由,开放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国家主导经济体系之间,一场制度正在展开”。
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采取开放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系的欧洲和德国工业界在世界市场上依然占据强势地位。但是中国正在日益强大起来,欧盟必须小心,在人工智能等未来关键科技领域不要掉队。因此欧盟必须采取措施,应对中国。
德国工业联合会是36个工业行业协会组成的经济政策性总会。联合会的职责是维护及促进其关联工业行业的所有共同利益,也是德国工业界最为重要的院外游说组织。尽管其提议并不总是直接转化成为政策,但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该会主席肯普夫(Dieter Kempf)表示,与西方世界此前的期待不同,北京政府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都不会朝向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转型。中国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扰乱市场和价格,后果之一是造成世界范围的产能过剩,比如在钢铁领域。今后类似情景也会发生在机器人或电池等产业中。
54点要求
为了让欧洲和德国在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体制的较量中能够更具有竞争力,德国工业联合会在报告中提出54点要求。具体内容包括,欧盟加强资助法和反补助政策工具。欧洲必须对那些接受中国政府资助,同时不在欧洲生产的那些企业加强打击。虽然来自中国的投资原则上依然受到欢迎,但必须引入新的国家补助监控机制,调查中国公司是否在政府资助下收购欧洲企业,并在必要情况下出手阻止。
在政府招标项目中,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于外国厂商提出的倾销报价,必须调查是否存在国家补助的行为。欧盟企业并购监控机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中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兼并方式打造巨型企业集团,而欧洲的反垄断机构在审核并购案时却仅仅将欧盟内部市场作为参考标准。“这里必须作出调整,允许通过市场机制组建欧洲的领军企业。”
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就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列车业务部门的合并进行审核。这两家公司试图以此应对来自中国中车集团(CRRC)的挑战,后者已经是该行业的全球第一大企业。媒体报道称,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合并案却有可能因为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反对而夭折。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报告中写道:“与中国的制度竞争迫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为具有战略性和长远眼光。”肯普夫强调,德国工业界希望继续利用与中国进行经济交往所带来的机遇。在欧洲,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做法必须与从前一样是例外情况。
不过人们绝不应该忽视中国对欧盟和德国所构成的挑战。“如果不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不改善教育体系,不支持未来产业的研发工作,我们没有机会与中国展开竞争,他们正是在做以上这些事情。”
除此之外,欧盟需要增加财政预算:“研究经费应该在今后七年内提高到1600亿欧元,也就是在现在水平上增加一倍。”
德国工业联合会还要求中国对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欧盟内部市场,而反过来在华外资企业却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中国越早通过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创造中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平等竞争机会,欧盟就越不需要动用新的政策管控工具。
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以来,中国试图一边通过日益增加的企业并购获得外国尖端技术,一边通过增加对于欧洲的基础设施投资获取政治影响力。而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所谓的“一带一路倡议”。按照北京政府的设想,到204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德国联邦政府此前加强了外资收购的门槛,防止外国间谍活动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举被普遍视为主要针对中国。德国内阁为此降低了外资收购审核的门槛,将非欧盟国家公司收购德国公司启动国家安全调查的收购股份比例从之前的25%降低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