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补选落幕,结果和预期没有太大差距,民进党夺回高雄执政是一回事,对国民党来说,无论过程和结果,其实更意味深远。选前之夜,甫被罢免的韩国瑜成为李眉蓁最后一场造势焦点,却反而凸显国民党此刻的真正困难。韩国瑜曾经是国民党的答案,但同个答案放在不同试卷上,恐怕就会是错误连篇,偏偏国民党却执意继续以此作答,以为这个答案曾经得到高分,就可以不用管之后的题目是什么。
韩国瑜应该是国民党近来的仅此一例,而且终究不是好的参考范本。因缘际会,不学无术而能和对手平起平坐竞逐大位,半夜想到都会偷笑,但时间拖长了,零件就开始七零八落,续航力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就像中乐透的人让所有人称羡,但大家总还是会对一步一脚印奠基成果的人给予更大肯定。根据美国金融教育机构“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调查统计,有近70%的乐透得主最后都落得破产下场,理由无非是挥霍无度。这看似和政治无关,却很值得拿来作为政治寓言。
也正因为直到今天,国民党依旧不敢正视韩国瑜现象对一政党的真正利弊,才会在仓皇中又复制出一个半调子的韩国瑜模式。回首台湾历来大小选举,政治人物本身优劣与否,撇开政党立场左右,当然是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也就是遮盖掉一个人身上的党徽、背后的党旗,以一个社会所认定的常理条件,我们多可判断他是好、是坏,接着再由政治色彩予以加成,乃至其他包装手段,加总后大概就成了他的整体政治能量。如果打从一开始就所挑非人,却妄想全盘押注政治情绪创造奇迹,不就等同商业行为里的欺瞒消费者、诓骗买家。
李眉蓁选前之夜在台上很得意的说,53天前没有人知道她是谁,意思是经过两个多月的选举交战,让她知名度大增。以其议员资历,她当然不能算政治新人,也理当有一定的政治建树,结果因为临阵磨枪上场,被以市政位阶衡量,却遭看穿原来也只是另一个“韩极混”,底气竟是如此不堪,尤其她对市政理解认知层次之低,都在这次补选中有了公诸于世的机会,典型的人怕不出名,只怕出名后名不符实。
“韩国瑜现象”的另一副作用,同时也让国民党一直混淆韩国瑜被罢免的真正理由,这不仅让国民党失去对李眉蓁确实不够格承担大任的基本判断,进而满脑子只能持续深化对民进党的仇恨之说,这才真正裹胁了自我改造的动力,并催眠自己是有别于民进党的一股清流;但在选民眼里,台面上的各位不都是政治中人,既然都是政治中人,民进党人对国民党的恨当然也少不到哪去,重点就在于最后牵引民进党方向的支持者是谁?牵引国民党方向的支持者又是哪位。
如同民进党中憎恶马英九到无以复加的支持者不计其数,从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照三餐斥责蔡英文怎么不把马英九抓起来的,到今天依旧大有人在,眼看蔡英文“都不处理马英九”而对她由爱生恨,这些情绪几度也为民进党基层制造了很大的焦虑和不安。只是,支持者情绪抒发和满满愤恨的政治建言,应该要听进去多少?应该要参考多少?甚或应该要回应多少?国民党难道已无正常机制判断?
韩国瑜曾是国民党的浮木,直到他参选总统落败,之后再被罢免,不已说明了国民党的败阵,压迫并非都来自其他政党。国民党有遇到类似香港议员被DQ的问题吗?国民党的对手有抓捕反执政者的媒体人吗?台湾有凡事只跟着中央决策走的各地方政府吗?过去那些所谓被执政者“查水表”,而在国民党内掀起的亡党之怒,怎么无法外扩成为支持力量?
而国民党面对自我局势的不利,其情绪反应程度,却好像自己是面对了香港人一样的遭遇,明明仍处于民主国家的政治斗争,一切都还在选举投票上来来回回,却彷佛自己是极权国家之下的反对派,偏偏在真正极权国家面前,又总是闪闪躲躲扭扭捏捏,这极其不协调的诡异样貌,怎会以为眼前台湾的你你我我会不察见?
国民党从韩国瑜现象以来,撕心裂肺的激情演出,确实让他们赢得了可观的票房,但也排拒掉了对政治戏码尚且还有些基本常识的观众。这次高雄市长补选,“躺着选”的其实不是民进党的陈其迈,是国民党那只想一次又一次复制和重温韩流的一帮团队。政治对手的进逼以及内在组成跟外在环境的脱节,恐怕已使它失去审慎选角的耐性,当然也建立不起真正下过功夫的政治论述,以至成天幻想着弯道超车,却总是在直线加速时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