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门外热闹的街道上,一家新开张的中国小吃店引起了萧强的注意。不少中国留学生进进出出,用微信扫码付了款,带着心仪的小吃离开。
萧强是这所大学信息学院的兼职教授,也是追踪中国网络审查的网站“中国数字时代”的创办人兼主编。
这家小吃店的出现让萧强忧心——正是这群中国留学生,一面在美国大学受教育,来听他的课,对他说,他们喜欢“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讨厌信息审查和封锁;一面又尽情享受着微信带来的便利生活,丝毫不觉得用微信支付是个问题。
“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即使你告诉他们,他们也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说。甚至还有学生对他说,中国现在那么先进,你流亡海外,回不了国,没法体验这些一切,实在太可惜了。
“在我看来,这是真正的威胁所在,”萧强说。
这个星期,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场研讨会上,萧强讲述了他的担忧。
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教授罗纳德·德珀特(Ronald Deibert)也出席了这场研讨会。他领导的“公民实验室”曾做过一系列实验,并发布报告披露微信的审查机制。
“社交媒体,说白了就是对个人数据的监控”德珀特说,“我们的全部生活都是这个监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德珀特说,一个惨痛的事实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危害,社交媒体为生活带来太多便利,人们过分依赖这些工具,心甘情愿地用个人数据换取方便。
出席研讨会的几位专家认为,尽管社交媒体泄露个人数据的现象存在于世界各地,但产生的后果却不尽相同。在开放的民主社会,人们可能成为广告商的猎物,仅此而已,但在专制社会,当这些数据落入政府手中时,可能发生十分恐怖的事。
曾几何时,萧强也和很多人一样相信,在信息时代,没有一个专制政权能存活太久,包括中国的共产党政权。
自2004年创办“中国数字时代”以来,他一直在地球另一端密切关注着中国互联网自由的起落兴衰,期盼互联网能改变中国的政治面貌。
这样的希望一直维持到2012年。
“习近平上台,‘帝国反击战’开始了,”他引用电影《星球大战2》的标题说。
过去五六年来,萧强看到北京竭尽所能打压信息自由,试图把互联网——这个当权者眼中的妖怪重新塞回瓶子里。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希望。
“我在等待《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的发生,不幸的是,第三部的名字叫做——《帝国掌握了AI(人工智能)》,”他说,“这比我能想象的最糟的情况还要糟。”
人脸识别、云计算、DNA采集、社会信用体系……当“大数据”遇上“老大哥”时,萧强说,“人们无处可藏”。
“我希望更多人能看看新疆正在发生的事,”他说,“这样的事不仅局限在新疆,还在向地方扩展,搜索一下雪亮工程,到2020年,中国各地各个村庄都会安上监控摄像头。”
萧强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让他的学生们相信这一切不是危言耸听。
所幸,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对数码科技带来的威胁一无所知。
“在中国,用微信等同于裸奔,”北京一位艺术家对美国之音说。
这位要求匿名的艺术家说,他很少用微信,不过最近他的翻墙通讯工具突然都无法登陆,他只好又回到微信上“裸奔”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兼职教授萧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网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