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导,有消息人士透露,中方对布鲁塞尔针对贸易和投资的一些关键要求做出“最后时间的重要让步”。为了消除被欧盟否决的威胁,北京同意了欧盟一些要求,包括“工业补贴、投资协议和市场准入”等。
消息指出,欧盟对北京新的更强硬立场“取得了成功”。
欧盟“美国化” 北京让步
就在欧中峰会前,欧盟贸易专员玛尔姆斯特伦(Mamstrom)表示,和美国一样,欧洲对欧中双边投资缺乏互惠的现状感到不满。她表示中方入世后,获得了很多好处。北京承诺很多,也承诺将成为市场经济体,那就应该表现的“像一个市场经济体”。她指出,欧盟正在“以非常公开和直接的方式”同中方商谈。
对这次欧中峰会,外界普遍认为成果难料。因为欧洲对北京的态度已经呈现“革命化”,越来越接近美国。所以有分析认为,越来越孤立的北京很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向欧盟做出妥协,但欧中之间即使达成部分协议也很难长久。
消息人士表示,峰会有多个话题,包括气候保护和外交政策等。但欧盟认为,核心议题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对等原则”。就是说,如果北京希望中国企业能在开放、透明的欧洲市场做生意,那么也要给欧洲企业提供同样的条件。
欧盟:北京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故意拖延
不过北京方面之前是不同意的,不愿意把开放市场的承诺纳入到欧中峰会公报草案,这加剧了欧盟的“挫败感”。金融时报引述欧盟外交官表示,北京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故意拖延。
这位官员强调,“这不是好兆头,已经成了本次峰会的一个沉重负担”。他指出,如果北京方面不显着改变谈判立场,用“有意义的方式投入谈判”,那就不会有足够的共同点达成联合声明。
也有欧盟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北京方面可能不会在欧中峰会的关键贸易议题向欧盟承诺。消息表示,北京不愿意把工业补贴纳入世贸组织改革里面。这些关键要求,北京不愿意做承诺,甚至也不太情愿像去年北京峰会那样,会后发表一份四平八稳的各自表达良好意愿的联合声明。
就是说,早前欧盟向中方提出很多要求,中共都是“置之不理”,有承诺也是停留在口头上。玛尔姆斯特伦表示,为了达成投资条约,欧中进行了5年的努力,“虽然交换了提议,但是很有限”,“都没有以应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墨卡托中国问题专家胡谧空也指出,中共并没有兑现承诺,“有些领域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德国之声表示,种种迹象显示,欧中分歧很大,“欧洲人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大西洋事务研究员马安洲(Andrew Small)告诉美国之音,早前欧洲曾驳回美国的美欧合作建议。不愿与美国联手限制中共获得西方技术,抵御“一带一路”的影响。
欧盟对北京立场发生“革命性”变化
但现在不同了,虽然欧盟领导人不太可能像美国领导人那样,公开展示自己的“鹰派”立场,但欧洲也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对北京的立场越来越“美国化”了。
白宫贸易顾问威廉姆斯(Clete Willems)也表示,欧盟领导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中共的贸易政策不以为然。现在已经改变了,欧盟正在与美国“携手合作”,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里应对北京的非市场经济政策。
大家知道,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欧盟上个月发表了措辞强硬的“欧中战略展望”,首次把北京当成了“系统性竞争对手”,其中列出了10项针对中共的计划。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把欧洲立场的改变称为“欧洲的觉醒”、“幼稚的终结”。
马安洲认为,促使欧洲改变对中方立场,最强大的原因就是经济。欧洲对北京推进经济改革,准许欧洲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更大准入,早就“失去了希望”。
令欧洲担心的,不只是商业领域,其实跟意识型态是密不可分的。马安洲指出,中共对私营企业的侵入、互联网规则和出口的监视设备,以及它对欧洲国家和公司采用的经济高压手段、对欧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等,都让欧洲感到担心。
意识型态不同 欧中峰会难有突破
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欧中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所以外界几乎持一致观点:中共不太可能完全答应欧盟要求,欧中峰会想有突破性成果,难度非常大。而且这次峰会只有容克与图斯克会见李克强,欧盟轴心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都没有参加,也使得峰会意义大打折扣。
时事评论员蓝述表示,为缓解国际孤立的局面,中共可能会接受欧盟的一些条件,达成部分协议。但这也是欧盟变得强硬以后,才出现的这种情况。
蓝述指出,欧中不管达成什么协议,都不太可能长久。就像当初中英“黄金时代”一样,过一段时间就消退了,中共不可能真正改变。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人已经长了教训,协议必须有“执行机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