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9年前曾对日稀土战 日方三招化解
这张2012年8月20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中国内蒙古包头市北部一家稀土炼油厂的一个场景。(Ed Jones/AFP/Getty Images)
近期,中共官方媒体和有关政府机构密集发声,暗示中共政府将利用稀土来报复美国的关税大战以及对华为的制裁。日前有港媒发文回顾了9年前日本三招化解中共对日稀土出口限制的历史教训,对北京当局欲打“稀土牌”的动作敲响了警钟。
今年5月底,多家中共官媒和中共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对外宣称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我们出口稀土所制造的产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中共喉舌媒体《人民日报》更是在社论中拿出了“勿谓言之不预”等激烈的外交辞令。外界普遍认为,中共官方是在发出将利用稀土来报复美国的讯息。
香港经济日报6月3日发文,回顾了9年前日本用三招化解中共限制对日稀土出口的历史教训。
2010年中日船只在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海域发生碰撞后,中日两国的关系陷入冰点,其后中方开始限制稀土输出日本。这对于当时逾九成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的日本一度造成严重冲击。不过,日本很快就采取了三方面的应对措施,化解了这个困局。
其一,开辟新的稀土进口源头。
中国限制对日出口后,日本一方面暂用当时充足的库存,一方面加大了从澳洲、美国、越南、哈萨克等国进口稀土的数量来分散风险。
其二,开发减少依赖稀土的技术。
中共限制向日本出售稀土后,一度令日本的稀土市场价格狂飙。这种情况刺激日本加速了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包括研制稀有金属代替品、减少用量、回收再用等。
为此,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2011年度拨款85亿日元来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结果促使丰田汽车、日立制作、信越化工、名古屋大学等大大小小的日企或机构,成功开发出了稀土代替品或者节省与回收稀土的技术。让日本逐渐摆脱了受制于中国稀土限制的局面。
其三,加强自行勘探,发现巨大海底稀土蕴藏。
日企为摆脱依赖中国稀土,2010年后加强了对日本本国及邻近地区的稀土勘探,并于2011年在太平洋近海发现了10米至70米厚的稀土泥,而这些稀土矿的浓度比中国大陆的稀土矿的浓度高了2至5倍;
2012年以来,日媒已异口同声地扬言,“中国用稀土‘杀手锏’报复日本是打错了算盘”。
与此同时,因为制裁日本,中国自身的稀土价格一度下跌几成,并导致中国有近70家生产稀土的工厂不同程度减产、停产。数年后,中国稀土产业的收入转盈为亏。中共政府还因限制稀土出口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警告,在日美和欧盟联合起诉中国违反世贸规定后,中方以败诉收场。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军事、石油、化工以及冶金等领域。目前,中国拥有的稀土矿藏储备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而美国却每年都大量从中国进口稀土。因此,当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有官方御用学者和媒体便开始鼓吹中方打“稀土牌”,考虑通过限制或停止对美出口稀土来报复美国。
对此,前美国经济事务副国务卿,哈佛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理乍得•库珀(Richard Cooper)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使用“稀土牌”来反制美国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库珀分析称,其实美国直接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数量并不多,但是中国的稀土出口到其他国家后,有不少附加在其他产品中流入了美国,所以美国是中国稀土的“间接进口大国”。而中国当前承担了全球80%以上的稀土出口供应,却仅占据全球23%的稀土资源,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其实同样拥有不少稀土储备,这意味着中共政府并没有持续控制整个稀土产业链的能力。如果中国严格限制稀土出口,未来几年将会造成自身被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这对中方来说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