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正纪念堂「蒋中正总统办公室展厅」完成整修,有别于最初落成开放的办公室场景,更进一步形塑历史原貌与空间氛围,增添临场感。(中正纪念堂脸书) |
国立中正纪念堂展示的1943年版《中国之命运》中英日文版。 |
1975年4月5日午夜,一代伟人蒋中正介石先生与世长辞,原本的晴朗天空,此时却突然乌云密布,接着是轰轰的雷响,一阵倾盆大雨排山倒海而来。
当时蒋公的副官翁元先生回忆道,老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喃喃的说:「光复大陆、拯救中国」、「反攻大陆、解救同胞」。
当时任职北投宪兵队的一位士兵回忆道:「那天晚上正好停电一片黑,而北投大饭店背后现出一片橘红光,大到正好笼罩整个北投饭店,我想是否远方有什么汽油爆炸?」但此红光正后方是士林官邸。
「此时(橘红光)已有三分钟以上,接下来半圆光在呼呼声中开始缩小,过程有一分钟才消失。在如此漆黑停电的大雨中,此光却是明亮无比。我站的位置,风雨带来的雨已淋到身上,这是一生中亲见不可思议的光圈。第二天一早起床后,才知夜晚见此奇观的时刻,就是老总统升霞之时,让我身上惊出一身鸡皮疙瘩。」
当时副总统严家淦先生前来瞻仰仪容后,准备为蒋公移灵,外边大雨正下个不停,但移灵之事不可延误,车队只得在大雨中慢慢前进,但是一到中山北路时,雨就奇迹似的停了,随行官员说道:这是老先生回天去了!
● 整理遗物的意外发现
蒋公过世后,夫人宋美龄女士每天都得忙进忙出,到深夜才能休息,当时主持礼仪的牧师周联华先生每日都要向夫人报告礼仪的细节,有次夫人睡不着觉,就与周牧师一同去看蒋公的卧室,周牧师发现蒋介石先生平日睡的床铺仅是一个狭窄的硬板床,上面就是普通的枕头及棉被,旁边就一个木质小桌,放着一些日用品及一张普通的印刷耶稣像。周牧师惊讶极了,这就是一个国家元首的房间?此后,他益发敬佩蒋公简朴的作风。
在丧礼结束之后,随从及行政人员们清点蒋公的遗物及财产,发现仅有一些生活日用品及衣物,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黄色皮包,里面装有一份陈旧的中国大陆地图及共匪的军事部属图,皮包内有一个小皮夹,内有一张国民党党证及身份证而已。
之后,经查蒋公一生几乎没有个人产业,来台湾后,初期以台糖公司的草山行馆当官邸,仅客厅换过一次地板,其余部份未曾整修。各地行馆都是公家产业,而他所有的个人收藏品,在生前就已赠与给了博物馆或党史会,身后几乎一文不名。
而夫人宋美龄在台湾同样也没有任何房地产。惟一拥有的一栋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龄女士1927年在上海与蒋公结婚时的陪嫁,而大陆沦陷后,这房子遭中共接收。
● 名厨师无用武之地
在蒋公个人的传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擅长作鱼翅、海鲜的名厨经官员引荐到台北士林官邸担任厨师,但三个月后他自动报告请辞。这时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何有如此好的工作机会却放弃?他回答说:委员长每天吃饭总是两三样宁波小菜,任何人都会做,我实在是无用武之地。
他另外谈到:委员长在食的方面,早餐通常就吃稀饭,偶尔吃一小碗汤面,加点咸菜。中餐及晚餐只有两三样小菜,即使宴客也是很普通的四菜一汤。遇上招待外宾、记者、侨胞,通常就用简单的茶点。
蒋公不抽菸、不喝酒、不饮茶,多是喝白开水,一根香蕉若上午吃一半,一定留下一半下午吃;一个梨子吃上好几天,不准随从丢掉。
一次蒋公与夫人到桃园角板山行馆游历,用餐时还亲自下厨做饭,还有一次陪着两个孙子吃饭,饭后侍从送上兩片西瓜,刚好一人一片。但是蒋介石还用刀子将其中一片切成两半,还一面告诫孙子吃东西要惜福,别任意浪费,只要够吃就好了。这一切不难想见,他是一位生活非常简朴的人,哪怕已身居最高的领导职务,可以吃任何最精致的佳肴,但他从未改变他朴实的作风。
对于衣着方面,蒋公不太讲究华丽,只是特别注意整洁。他在接见外宾或遇有重大活动时才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总喜欢穿中山服或长袍大褂,而一件衣服他往往穿了6~7年以上,他平时办公的便服、军服、甚至是内衣、毛衣,也多是一补再补,除非是破旧到无法使用才会更新。
在住的方面,他要求自己的房间只要有床及一张书桌可以阅读就好,若不是因为身居要职有卫兵在外站岗,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房间。
国民党元老吴铁城曾说:「蒋公平素生活上的享受,和苦行僧、清教徒无异。」
● 平易近人的一面
蒋公的传记中还记载了这一段趣闻:
民国三十四年时,某日蒋公自赣州到广州的南雄,半路上司机累了,就在路边的小茶馆稍微休息,这时在隔壁桌有三位正准备要考大学的青年学生发现他了。
其中一位学生对他的同伴说:「这位看起来应该是蒋委员长!」另两位学生不相信,如果真的是委员长,怎么可能在这破旧的小茶馆休息呢?
后来这位学生经多方探听后,确认就是蒋委员长,于是准备一本签名簿,想请蒋公为他题字留念。
其他两位学生劝他:「算了吧!委员长怎么可能为你题字?」这位学生却不放弃,想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蒋公面前,先行一个礼,并且说:我们今天能见到蒋委员长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希望委员长能在签名册上题字,留作纪念。
蒋公听了:笑着点头说:「好!我为你题字,可是身上刚好没带笔,请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之后蒋公为他题了「萍水相逢」四个字,这位学生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除此之外,在蒋中正介石先生身边的随从人员在日后的回忆录提及:蒋公对部属几乎不会疾言厉色,即使在公开场合对某些人斥责,都会列举传统文化典籍上的例子作为比喻,心平气和地教诲,婉言开导。平日更乐于与一般的平民、士兵接近,关心他们的生活,凡是见过他的人,莫不对他慈祥亲切、平易近人的风范留下深刻的印像。
● 病中的手稿
接着随扈人员发现了蒋中正介石先生在病中亲手写的十余篇手稿,兹列举数篇:
今日战争,精神力量胜过物质力量,只要精神力量强大,任何武器不足畏。
经国(指长子蒋经国)告知美议员,我与匪绝无和谈之可能,否则等于自杀话语,其意与我完全相同也。
共匪之惯技乃是欺诈虚伪,言而无信,是以虚声恫吓、威胁利诱、买空卖空、无所不用其极!!
昔在大陆以依赖外援而沦陷,今日在台不须经援而图强,于是经济反得自立自足。今日基地已有自强自保之道,而乐观奋斗之心理亦由是建立。
这几篇手稿在今日读来格外的有时代意义,除此之外也发现了类似对联的两段话: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我人类全体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是创造其宇宙继起的生命。
这两段话,当时经教育家、书法家吴稚晖先生以古籒文重新撰写,送予蒋公珍藏,他同时称颂此为世间最高之哲理。
这一段话最早来源于专著《中国之命运》,为蒋公在对日抗战时,总结中国的五千年历史的演变及传统儒家文化底蕴而成,书中最后指出,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息息相关。
书中说道:西方已变异的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将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凡我国民应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继续努力作长期艰苦的奋斗……
蒋中正介石先生生前就将这两段话列于全台湾各中小学礼堂两侧,让全体师生熟记。今日读来,可以体会到蒋公心中期望,后世在台湾岛这个复兴基地的人们,人人都能在个人生活上先他后我,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同时在人生的历练中能不断提升自我,成就并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
綜合兩文,原题为:《蒋介石过世后 整理其遗物时有惊人发现》和《蒋介石的饮食习惯 让新到职的厨师自动请辞》
参考书目:
◎《伟大的先总统蒋公中正》 杜英穆编着,台湾名望出版社,1987年9月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王丰/着,翁元/口述,书华出版,1994年
◎《名人传记全集102-蒋公》梁实秋主编, 杨思真着,名人出版社
(转自大纪元 略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