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5月28号中共两会记者会上再度强调“稳就业、保民生”,并点赞了四川成都开始的“地摊经济”推动了就业。随后,中国各地地摊经济,一轰而起,出现了“全民摆地摊”景观,甚至往常对摊贩凶神恶煞的城管都邀请市民出来摆地摊。
但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6月6号却接连发表三篇文章,与李克强及各地推动的地摊经济唱反调。声称北京作为首都,有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过去那种“开墙打洞、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的地摊经济,不但“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等,而且不利于树立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
并指称网上流传的北京发布的“地摊地图”是谣言。北京市城管委表示,地图中的109处摆摊地点,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整治。
北京市的官员称,北京不会发展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经济业态。
北京自由撰稿人华颇表示,因李克强一句点赞地摊经济的话,而掀起的地摊经济热,可能只是李克强自己的行为。
北京自由撰稿人华颇:“我想这也不是习近平的意思。要是习近平的意思北京是不敢这么反对。”
李克强5月28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披露,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这被认为是捅破了中共近几年不断宣传的习近平的中国梦。
5月31号中共“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署名文章,声称中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预期还好。
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需要补的短板之一,就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这被认为是对李克强言论的紧急灭火,外界进而产生了习、李二人出现分歧的联想。
6月5号,“自由亚洲电台”披露说,中共中宣部已经下令,对媒体报导“地摊经济”降温。
香港《苹果日报》报导说,中共突然给“地摊经济”降温,不但因为面子、经济因素,还有权斗。
前中共财政部处长梁惠民:“地不地摊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也就是领导人把他的脸面放在第一位的时候。这个脸面是什么?是为了镇住老百姓。”
在李克强指出中国近一半人口处于贫困线之下后,大陆“财新网”6月3号更披露,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有9.64亿人,月收入5000以上的只有7200万人。
前中共财政部处长梁惠民表示,在目前对外贸易减少、工厂停工的情况下,地摊经济对老百姓极为重要。他认为,允不允许地摊经济是国家是否是以民为本的问题。
梁惠民说,他在1992年,2015年两次考察印度,看到印度的小贩根本不受骚扰,即使美国总统来访时,十几米外就会有小商贩和流浪汉。而在北京,开个大型国际会议、或者中共两会,提前一个月以上,北京二三环的小商贩都被赶掉。
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北京市已开始对摆地摊的市民大打出手了。
评论认为,由习近平亲信蔡奇主政的北京市,当年为了维护所谓的“首都市容市貌”,不惜发动驱赶“低端人口”和拆除广告牌运动,连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的题字都不能幸免,如今怎么可能容忍“地摊经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