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孩子,需要战胜多少恶龙
朋友圈里被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了。这篇文章,讲述了通过网课直播班,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和名校的孩子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做同一套题,从而改善了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帮助他们考入名校的故事。
转发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看到的是“改变命运”这四个字,赞美科技为消除教育贫富差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但我首先注意到的,却是记者标题里“可能”这两个字。
不是我想当杠精故意唱反调——这块屏幕的存在,当然是可贵的。但出身农村的我同样知道,能被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孩子是幸运的,对更多孩子而言,他们面前的恶龙,远远不止教育资源的差距这一条。
趁着这个热点还未冷却,我想为你描述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农村孩子,想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可能会遇到多少恶龙。
1、原生家庭
你最好不要是个留守儿童。
城里的孩子长大以后提起原生家庭,可能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伤害,控制,自由的剥夺,就像电影《狗十三》里那样,然后感到伤心。
农村的孩子长大以后提起原生家庭,可能什么也想不起来。因为他们的童年里并没有父母。
你出生了,学会的第一个词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因为你爸妈在几千里外打工。
你倒不会担心被父母伤害,控制。毕竟父母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定时打钱和过年见一面的人类罢了。
你只是孤独。爷爷奶奶没法陪你聊天,在你受欺负时替你出头。你出生就被扔在了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里,高年级的孩子霸凌你,同学嘲笑你是没爹妈的孩子,而没有人能站出来保护你。
于是你醒悟了,要靠自己,要有兄弟,才没人敢欺负你。于是你撕了课本,染了头发,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结交了罩你的兄弟——果然,没有人欺负你了,你也不孤独了。
Game over。读书这条道路对你来说就到此为止了,10年后你或许会后悔,但在10年前,你只是个幼稚的,需要保护的,孤独的孩子,你没得选。
很幸运,你不是个留守儿童。但你最好不要是个女孩;如果是女孩,最好不要有个弟弟;如果有个弟弟,最好你的成绩要好到让父母觉得送你读书是有价值的。
否则,如果你遇上了重男轻女的家庭,你的命运可能在出生时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上到初中——出去打工——找个老公——奉献子宫。
尽管女权主义的声浪在网络上看起来非常响亮,但掌握发言权的,大多是堪称精英的城市女性,所以得到关注的,大部分是口红谁买,房子谁出,家暴,滴滴强奸案这些城市女性切身相关的话题。而农村女性,尽管她们的处境要艰难得多,但却只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在农村,生二胎只为要男孩,姐姐成为扶弟魔放弃学业去赚钱,女孩在上高中的年纪就出嫁,仍然是普遍现象。
如果你被安排在这样的命运之中,那么Game over,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你的终点。
如果生于农村,你最好是老师的孩子,这不仅仅意味着有人可以辅导你的学习,更意味着你可以被分到最好的班,吃教师食堂的饭,没有同学敢欺负你,家和学校的距离可能比食堂和教室的距离还近,不用担心放学路上的危险和诱惑。
我就是老师的孩子,我的父母教出的优秀学生,有早点摊主的孩子,渔夫的孩子,麻将馆老板的孩子。过年放假回家时,还能看到早点摊上那个中科院的博士正在帮他妈煮热干面。
但几乎无一例外,所有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陪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念书的家长。
所以,严格来说,我和他们其实都是幸运儿。
2、教育环境
农村的老师其实也很惨。
老教师很惨,他们生在计划经济年代,从小成绩优异,才得以得到分配工作的机会,然后若干年后同学聚会,发现混得最好的都是没当老师的。
年轻教师也很惨,如果考得上公务员,进得了城里的学校,谁会去农村教书呢?所以他们的眼中总是包含着怀才不遇的忧郁。
最惨的是,老师的收入,大多数时候比去外省打工要低。有时班上有人辍学,好心去家访劝家长送孩子回来读书,就会遭到家长灵魂的拷问:我孩子不读书打工工资都比你这个十年的老师高,你凭什么让他回去读书?
总而言之,农村的老师,收入与学生成绩关联不大,业余也没人高价请他们补课,所以,教书用不用心,通常全凭良心。
因此,在农村,好老师和坏老师的区别,可以比吴承恩和六小龄童的区别还大。
一个好老师,可能是你的再生父母。上课用心教,课后好好改作业,定期家访,把辍学的孩子拉回来,放学拿着棍子把准备勒索的混混赶走,晚上冲进黑网吧像提着小鸡一样把网瘾少年揪出来。
而一个坏老师,可能让你彻底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心情好时他们就念念课本,心情不好时他们讲着讲着就开始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街头砍杀的光辉岁月,有时他们讲题讲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了,就点你上去接着讲。有时他们上了半个学期的课突然人就不见了,一问,原来是养藏獒发财了家里拆迁了,去享受人生了。
如果你的班主任是坏老师,game over。
3、工厂的诱惑
等你上了初中,学校的周边陆陆续续地开办了一些工厂,有服装厂,也有电子厂。
我的父母是老师,如今每年过年,都会有许多辍学去打工,然后表示无限的后悔和对学生生涯无限怀念的学生登门拜访我的父母,为自己的幼稚表示忏悔。
但没有用,工厂是一座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
到了暑假,早已厌烦枯燥的课堂的你,往往低挡不住电线杆上招工启事的诱惑,然后你迅速发现,在工厂里一天就能赚到你一个星期的零花钱。一个暑假,你就能给自己换新的手机和球鞋。
这是你从未有过的阔绰体验,而在打工期间,你还会听说更有诱惑的远方,广东,深圳,柬埔寨,菲律宾,埃塞尔比亚,这些流着牛奶与蜜糖,工价比家乡的小厂要高得多的神奇土地。
然后暑假过去,你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Game over。
而等到你对工厂的琐碎和劳累感到厌烦时,你已经再也回不来了。
4、自卑的打击
如果你有一个好父母,好老师,拒绝了工厂的诱惑,且中考完美发挥,终于进入了x市一中。甚至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会里的超级中学,比如xx外国语学校或xx附中录取。你的初中在校门口挂起了横幅:祝贺xx被xx学校录取,你在课间操时间向全校师生发表演讲,讲述你的学习心得。你春风得意,感受到范进中举般的快乐。
但你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只是个开始。
在开学的第一天,你就感受到了与身边同学的巨大差距。
你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大多用方言讲课,所以你的普通话里总带着乡土的气息,而你的同学的英语口音比你的普通话都标准。
你不知道什么是新概念,而你的同学已经学到第4册了,他们和外交聊天就像拉家常,而你还只会how are you。
他们的才艺是各种证书,而你没有才艺,只有爱好,且爱好一般是看书,旅游,睡觉这些只要是一个人类就会的东西。
最致命的,是经济上的差距。当你知道你室友的耳机比你的手机更贵的时候;当你第一次和同学逛商场,他们买买买而你看了看标价签,咽了咽口水的时候;当你们宿舍深夜卧谈聊到旅游他们讨论地球另一端的风景而你意识到自己去过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这所学校的时候。你开始怀疑自己与他们身处两个世界,属于两种人生。
于是你开始自卑。
自卑可以让人奋起,也可以让人堕落,但显然,后者总是要多一些。
在一个偶然,你知道了学校外黑网吧的位置。又一个偶然,你知道你爸妈给你的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也可以用来看小说,打游戏。于是这些偶然结成了必然——你发现,在游戏和小说的世界里,你更有安全感。而在现实世界里,你觉得自己是个异类,loser。顺理成章地,你沉迷在了虚拟的世界里。
Game over。
当你拿到高考成绩时,你会痛苦,你会后悔,你宁愿自己上的是衡水,是毛坦厂,甚至是你那个不懂素质教育,大家都很贫穷的初中,但你回不去了。
而如果你足够幸运,足够自律,足够努力,足够聪慧,斩掉了这些恶龙,那你也将得到属于勇者的奖赏——一张985或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尽管这并不是结束,你的出身仍然笼罩着你的大学生活,你的家境也无法再毕业后撑起你所在城市的首付,你的生活依旧充满难题。
但你仍然是幸运的,至少,你拿到了一张入场券,也拿到了人生螺旋上升的准入证明。即使日后你大概还是会发出“名校无用”的感慨,作为你买不起房的发泄,但你还是能在装有空气净化器的写字楼里上班,还是有上升的职业生涯,比起工厂里的重复,这已经是另一种人生。
而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并没有资格过这种人生。
在义务教育免费,补助繁多的今天,已经几乎不会再有农村的孩子因贫穷而失学。但必须承认,与那些在城市长大,家长为了学区房操碎心的孩子相比,他们仍然是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块屏幕,为两个世界连上了一根线——不可否认,这根线是宝贵的,但要让两个世界的距离更近一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