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是由美国彭博社记者提出的,其先是描述“过去几个月关于中美关系的报道多数集中在贸易,以及中美两国是否能达成有关协议上,或者是集中在关于技术的问题上。美国告诫其他国家,不要使用中国的电信设备,因为这可能被用来对其进行监视”,随即请李克强谈谈如何看待现在、未来的中美关系,谈谈具体的冲突点,如贸易问题,即“什么样的贸易协议中方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不能接受?在技术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否会迫使中国的有关企业帮助其监视他国?”
问题中虽然没有提及“监视他国”的华为公司的名字,没有提及“贸易战”这个词,但明眼人都知道其问题所指,而这样的说辞或是审核中的“建议”或通过审核的技巧。对此,李克强避重就轻,称“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认为“在曲折中前行、继续前行这个大趋势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对于中美贸易问题,李克强的表述是:“一段时间以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中美经贸摩擦,但是中美双方磋商一直没有停”,“希望磋商能有成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合作比对抗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这个原则去推动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
很明显,李克强回避了两个关键同时也是棘手的问题,即中方可以接受怎样的贸易协议以及中共政府与华为的关系。李克强避谈原因,对于前者,一种可能是在贸易谈判中,他并非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最终决策者,因此对于美方提出的“结构性改革”要求能做出多大让步,他不好越俎代庖——即便他是个知情者。另一种可能是不谈及内情,是为了不让中国人过多关注中共的“让步”,从而给党内“反对势力”提供机会兴风作浪。
对于后者,在中共外长王毅公开为华为站台后,李克强如果再次为其辩护,将更加坐实了中共当局与华为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且在已经公布的若干华为监视他国、偷窃技术、行为不轨的证据面前,李克强也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此外,有着军方总参二部和国安背景的华为的水很混,李克强未必想过多介入。
相较去年“人大”会后,李克强在同样的答记者问的类似问题,此番调门明显降低,而且少了底气和自信。
去年3月提问的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他当时的问题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美方关切,防止贸易战打响?是否还认为对话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威胁?如果打响贸易战,中国能做什么?比如中国是否会考虑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和持有的美国国债?
彼时的李克强的回应还很自信、硬气,甚至还有一丝调侃美国的味道。他称:一、认为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没有赢家。贸易要通过协商、谈判、对话来解决争端,要避免打贸易战。
二、2017年中美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800亿美元,能走到这一步是靠市场,是按照商业规则来推进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总量。但话锋一转,称“希望贸易总体平衡”。
三、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称“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四、中国“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从来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多元化、市场化操作,而且中国是长期负责任的投资者”,“对中国发展的一些担忧,我认为那是过虑了”。
中美贸易规模走到巨额的贸易顺差是不是靠市场、是不是靠商业规则,中共的投资是不是按照市场规律,美国是不是“过虑”,北京高层是心知肚明,全世界也有很多明白人。从近一年来公布的信息看,中共在过去十几年间,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大外宣、网络等手段,对西方国家的各方渗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其中助纣为虐的就包括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不仅如此,其向全球推广的“一带一路”计划、为夺取制造业领先地位的“2025计划”,在南海及海外修建军事基地等,正是中共向全球扩张的野心的具体表现。任由中共扩张下去,西方危矣,世界危矣。
在对中共和社会主义有着清醒认识的川普总统的带领下,美国开始觉醒,开始调整此前政府的政策,对中共说“不”。加征贸易关税就是川普政府为扭转以往中美不公平贸易打响的重要一枪。同时,对中兴的制裁,对华为的起诉,对孔子学院和中共海外媒体的警惕,对“2025计划”的打击,对“一带一路”计划的批评,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对中国人权黑幕的曝光……一年走过,美国所有的强硬举措都在告诉北京,美国在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后,中共已实实在在成为美国首要对付的敌手,美国不会屈服于自嗨“厉害的国”的北京政权的威胁。美国与中共这个自私自利、以戕害中国人为己任的政权是不可能存在共同利益的。可以想见,将来如果北京继续抱残守缺,继续采取损害人权与野蛮扩张的政策,必定遭到美国全方位的打击,前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