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地佛教体系保持完整的年代,尽管普通信众教育水平不如今天,却更为“如法”。衣衫褴褛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也许只有一盏从家乡千里迢迢带到拉萨大昭寺佛像前的酥油灯,但是她的祈祷从保佑宇宙万物众生开始,到保佑人类、保佑西藏、保佑达赖喇嘛健康长寿,保佑部落村庄,保佑亲戚朋友,最后才会求到保佑自己。而今天,寺庙香火旺盛,衣衫光鲜的人们一出手就点上千盏灯,祈祷的却只是保佑自己发财升官。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因为太多的人上金粉,隔不久就会被过厚金粉变得形象臃肿,须把金粉结成的壳去掉。这种“瘦身”过去每年只做一次,现在则要做多次。做了坏事的人因为缺乏因果正见,不是去改邪归正,而是以为只要花钱点灯、烧香、放生或给寺庙供养就能够抵消罪孽,花的钱不过是以罪孽赚钱的零头,从商业角度绝对是好投资。
宗教是完整的、包罗万象、且不会从属于其他体系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宗教体系有很多层面,不同角色各归其位——寺院、僧侣、僧团组织、僧团领袖、教派、法王……有自身的教育体制、对经书的研读传承、对大众的讲经传法;有信众、居士;有各种宗教节日、繁复仪轨与修行等……在这种结构中,不需要每个角色对体系总体把握,或体现整个体系的完整意义,只需要完成其所处局部的功能。关键在于体系完整,众多局部就可以通过组合实现宗教的整体意义,并完成宗教的整体功能。那些局部相互制约,彼此支撑,不能简单地论定哪个局部可以不要。即使单独看某些局部似乎无用甚至有害,但其是整体中的一个支点,去掉它会带动连锁变化,体系的完整就会出现缺失。
由此而言,对宗教不能采取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不能只允许某些部分而禁止另一些部分。即使是“精华”与“糟粕”,对体系而言也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如闭关,苦修,禁欲等被局外人感到奇怪甚至荒谬的事物,不能当作单独事物进行质疑,因为它们是组成完整体系的不同局部,是在历史积淀中形成并互为组合。大体系不会是单一成分,必然滋生形形色色的事物。旁观者判断的好坏是不同价值观的评价。即使宗教有改革必要,也不能以世俗权力从外部推动,不能是外科手术式的局部切除,而须是宗教从自身内部的改革,才会是平衡、水到渠成和整体协调的进步。
宗教的现世功能只是其走向彼岸过程自然结出的果实。这种关系不能颠倒。彼岸怎能被现世权力引导和改造呢(如果不是相反的话)?这样的想法违背宗教的基本原理,如果不是对宗教的无知,就是出于对权力的自以为是。现世如果真想“利用”宗教的话,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不对宗教进行干涉,给宗教以自由。
从长远看,毁坏宗教不会给政权带来稳定。对僧团领袖的逆向淘汰驱赶了坚守原则的高僧大德,代之以投机小人。然而投机者永远会投机,一有变化就可能立刻转变,以相反的极端去洗刷过去。同样,今天以世俗物欲诱引少数民族淡出宗教,使他们投入逐利行列,也许一时能转移民族矛盾,但不会使民族问题就此消失,反而失去宗教赋予的慈悲,可能导致更难控制的爆发。人是需要信仰的。让全社会的人一切向钱看,短时间可行,长久会自食恶果,因为钱能形成的平衡远远少于钱造成的失衡,越有钱越需要信仰,否则更容易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