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满分作文被批“不说人话” 网路炸锅
近日,中国浙江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高考满分作文,引发舆论热议。(网络图片)
【世界门2020年08月06日讯】近日,中国浙江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高考满分作文,引发舆论热议。该文充斥着多个冷门名人名言与生僻词语,被网友怒批“不说人话”。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开篇写道:“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作者刻意在文章中用了不少已经在日常交流中消失的生僻词,比如:嚆矢、振翮、薄脊、孜孜矻矻、一觇、玉墀、婞直。
文章在网路公布出来后,激起不小波澜。
据刊登该文的《教学月刊》公众号介绍,当时高考阅卷时,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这篇作文39分,第二、第三名阅卷人却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作文审查组决定把文章打成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称赞该文“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具备”,同时他也不建议其他学生“模仿这其中的晦涩”。
传媒人曹林则认为,这篇文章是对语文的侮辱,对汉语的侮辱。他在撰写的长文中表示,“满分作文,更应该有文字和思想的通透性,是那种让人一口气读完产生触电感的深度好文,既有酣畅的阅读快感又能回味无穷,在思想深度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这堆佶屈聱牙、让人痛苦地读几遍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东西,凭什么满分呢?凭阅卷老师也没读懂?”
他还说,“这篇作文显示作者有很多阅读积累,能旁征博引。但不客气地说,作文所呈现出的内容,显示作者的阅读是有较大问题的,读了太多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理解不了的书,读的顺序不对,很容易消化不良。”
他质问,“这样不说人话的文章拿满分,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论和价值观?”“给一堆胡话打满分,可见打分的人也是一团糨糊。”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学术语句,没这个必要。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不愿透露全名的中国独立媒体人刘先生向自由亚洲表示,这篇文章“看得他脑壳疼”。
“信息量非常少,主体是靠故作艰深的车轱辘话凑字数,而且大部分内容是单纯的罗列,没有论证,也谈不上逻辑。换个说法就是无病呻吟,为炫技而炫技。典型的书读得多而想得太少。”
对于社会上对该文的两极化看法,刘先生略带调侃说:“赞同的大部分是中国国内常见的‘知道’分子和做题家,有知识没思想的那种。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好文章,因为‘知识点’够多。批评的一种是真看不懂,另一种是真有文字功底,看穿了这种堆砌废话的小把戏。”
旅美作家凌沧洲形容,这个事件颇有“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意思,是对教育的一种嘲笑。“糊涂老师‘乱判’作文的话,学生写了言之无物的东西,老师给他一百分毫不奇怪。”
凌沧洲认为,中国社会和官场恰恰需要一种空洞无物的氛围。“比如说一个当官的上台讲话,全是政治套话,因为他不能讲自己想讲的东西,但同时又不得不装作很有学问,装作很虔诚。”
这篇颇受争议的高考作文也引发中国式教育是否是“有知识没思想”的热议,刘先生透露,一位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人员曾评价中国的教育是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设计的、用于快速量产技术工人的体系,根本没想过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