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阶段“非常艰钜”?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昨天表示,本周内双方还要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继续磋商。但他认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达成协议,比“谨慎乐观还要更好”。
但中共官媒表示,剩下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官媒微信公号“陶然笔记”表示,最后阶段的谈判“非常艰钜”,谈判进入了“更专业、更严肃、更锱铢必较”的阶段。并且描述最后一天谈判,双方连晤谈时间也不愿多耽搁,依然吃盒饭。而且第一批工作团队早上八点半之前就到了现场。
从目前双方透出的信息来看,双方谈判已经进入到了最后攻坚阶段。所以有分析认为,双方最后阶段的谈判难度越来越大,“川习会”目前还无法确定。
库德洛在CBS的节目中表示,双方的谈判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越来越接近达成协议”。
中共“招认” 或达部分协议
因为北京把以前不愿意谈、甚至不愿意提的议题都摆上了桌面,而且“招认”了以前做过的种种不道德行为。不管是盗窃知识产权也好,强制技术转让也好,还是网络黑客也好,北京现在被逼得全都承认了。
承认就好办了,后面就是一个一个的磋商解决,一步一步向达成协议迈进。不过“接近达成”协议,并不是“已经达成”,这还是有距离的。
摩根大通认为,双方谈判的建设性进展,可能促使双方达成部分协议,短期内提高关税的风险已经大大的降低。但是报告也指出,即使双方达成了协议,双方的贸易分歧依然是明显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报告中指出,在协议的实施阶段,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双方在一些结构性议题上仍有较大分歧。比如强制技术转移的定义,有关中共政府支持的网络攻击,以及知识产权剽窃指控的分歧等等。
报告还指出协议的另一项挑战,就是中方答应在未来六年中,采购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如果北京兑现这个承诺,那意味着中方将把一些从其它国家进口的商品转到从美国进口。
中方进口总量是有数的,不可能无限量进口。如果扩大美国商品的进口,相应就会减少其它国家的商品进口。这种做法,很可能又违反了世贸组织(WTO)的不歧视原则。摩根大通认为,这不利于世贸体系,有可能会导致北京与其它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两大分歧未解:执行和关税
这些问题都可能是阻拦着美中谈判的进度。美国保守派智库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资深贸易和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也认为,没有达成协议,是因为双方还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美方内部也可能存在着一些分歧。
大家知道,目前谈判中最棘手的部分,就是执行机制问题。美国是不是撤销对华关税、多大程度上移除关税,双方有着相当大的分歧。
美方希望保留第一批关税,就是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25%,目的是用这个迫使北京履行结构性改革的承诺。因为中共有很多言而无信的历史,如果移除了全部关税,美方担心中共会“旧病复发”。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美方一年来的努力就等于是前功尽弃,再想发起这种大规模的关税制裁,难度非常之大。
但是北京认为,单独对中方实施执行机制,像是单边制裁,所以北京希望双向执行。另外北京方面也认为,在执行承诺的同时承担关税,这显得不公平。
这对川普政府而言,的确是一个问题。如果想争取结构性改革,就需要保持关税。但如果关税还在,又要中方立即下订单买美国货,中方可能会有反应。这位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中国问题专家认为,这些目标可能“难以共存”,这是白宫面临的一个“艰难抉择”。
“川习会”仍无法确定
众所周知,2020年就要举行美国大选。一直在努力缩减美中贸易逆差的川普,当然希望中方尽快购买大量的美国货,而且最好是今明两年能够兑现。这样不仅可以尽快缩减贸易逆差,更可以为他的连任加分。因为这是川普缩减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政纲”,搞定北京,可以赢得更多的选民支持。
但这并不是说川普放弃了要求北京做结构性改革。川普和他的内阁成员都清楚,让北京改革结构性问题,这个目标非常重要。这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不消除结构性问题,用不了多久,美中之间还会出现钜额贸易逆差。
不过这也是北京的“抉择”,因为川普达不到目的,很可能会继续维持关税制裁。就是说,贸易战不会收兵。如果这样下去,中国经济还能硬挺几天?北京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力?
美中双方很可能目前就卡在了这里,换句话说,美中双方可能都要做出一个“抉择”。具体怎么抉择,史剑道认为取决于双方“如何决定权重”。
这也正是双方谈判“有进展、无协议”、不能确定“川习会”的原因所在。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所言,“马拉松的最后一英里实际上是最长的,也是最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