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关税可能不只1560亿美元的15%
如果12月15日之前没有协议,美国新一轮关税实施,应该没有悬念。那样,总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就全部被纳入了美国的加征关税计划。
其中,2500亿美元商品,已经加征25%的关税;另外1120亿美元商品,已经加征15%的关税,剩余约1560亿美元商品的15%关税,已经箭在弦上。
外界大多预测,12月15日之前,不再可能有协议,新一轮关税,看来势在必行。不仅如此,川普在10月份,曾经推迟了2500亿美元商品25%关税增加到30%的计划,意在推动第一阶段协议在11月签署。如果没有协议,川普会不会再拾起这个推迟的计划呢?
决定权完全在川普,就看他怎么评估目前谈判的走向和进展。如果川普觉得,仍然有希望签订协议,他可能会继续暂缓25%关税增加到30%的计划,但依他的做法,绝不会轻易的搁置,这是他手中重要的谈判筹码。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12月15日,1560亿美元商品15%关税如期实施后,北京政权很可能再次气急败坏,也可能再次宣布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川普自然不会示弱,马上就会把2500亿美元商品25%关税增加到30%,甚至加码。这种局面,可能性不大,北京政权在以往的交锋中,已经深知厉害,应该不敢再报复,但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果北京内斗加剧,当权者有可能被迫做出报复的姿态,避免背上“卖国”的骂名。
达成协议的奇迹可能发生吗?
12月15日正在迫近,双方并未宣称谈判破裂,川普也说谈判进展顺利。那么,可能有签订协议的奇迹出现吗?
理论上,仍然是可能的。也许今天,川普就宣布,他将和习近平马上会面,在美国的哪个州,或者在他的海湖山庄,正式签订第一阶段协议,12月15日的新一轮关税暂停实施。这倒符合川普的作风。
但在实际操作上,基本没有可能。两国元首的会面,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安排成行,这是常识。
此外,协议的文本,估计并未彻底完成。10月11日,刘鹤一行离开华盛顿后,双方的谈判代表团,在过去的近2个多月里,只是通电话,再没有见面,这不是谈判接近达成一致的节奏。刘鹤邀请了美国谈判代表去北京谈判,但始终未能成行,这至少说明,双方在协议文本上,还有差距,直接见面、逐字验证、最后敲定的阶段,还没到。
也有一种可能,绝大多数的协议文本,已经达成一致,但在少数关键点上,双方都不肯让步。比如,美方要求落实400-500亿农产品购买的时间表,北京却一再推脱,说按需购买,难以确定。实际上,中国大陆猪肉极度短缺,也不再顾及孟晚舟,开始从加拿大购买猪肉,却不从美国大量购买,肯定会让美方怀疑中方的诚意。
再比如,中方坚持,12月15日的关税要免除,原来的关税,也要部分解除,这超越了美方的底线,不可能让步。过去1年多里,中共多次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美方坚信,保持现有关税,才能监督协议的执行,至少把北京留在谈判桌上。
类似的难点,可能导致了协议的僵局,无法突破。川普才会说,他不想谈条件,没有条件可谈。
真会拖到大选之后吗?
如果12月15日前,奇迹没有发生,新一轮关税如期实施,北京也不报复,谈判继续,会一直谈到2020年美国大选之后吗?那就是一年之后,好像太长了。
会不会拖到大选之后,很难判断,但完全可能。如果谈判中的几个难点,始终不能谈拢,协议还会难产。
北京本来就想拖,即使签了协议,北京真能保护知识产权?结构调整?取消补贴?应该没有多少人相信。北京最想要的,就是取消大部分关税,至少迟缓这些关税。如果签了协议,美国关税就会减免,北京马上就会签协议,甚至什么都可以先答应,执行时再玩游戏罢了。
高关税效应明显,10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再跌13.8%,如果12月15日新关税再来,数字还会再跌。美国对全部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瞄准美国市场的供应链,都会搬离中国,包括中国国内的企业。关税不取消,协议对北京来说,毫无意义。
美国为监督协议的执行,却不会放弃关税,否则就失去了监督的工具,也失去了继续谈判的筹码。假如签了协议,美国放弃了关税,北京再玩游戏,关税还得再加回来,美国不会再参与这样的游戏。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在减少,美国政府也得到不少关税收入,供应链大规模迁出中国后,美中贸易失衡会逐渐改善,川普的初步目标已经达到,当然需要一个更好的协议。
不仅如此,目前的美中关系,持续遇冷。川普签署《香港民主法案》后,北京宣布了报复措施,包括拒绝美国军舰停靠香港。美国也正在高调劝服盟友,拒绝华为参与5G。下一步,川普的科技战,还可能继续加码,金融战显然也在酝酿。
这样的美中关系背景下,指望美中贸易协议的签署,似乎不合时宜。避免贸易战、签约和解的黄金时机,早就被北京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