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加贸易协议达成,美国在贸易方面完成“近交远攻”,全球经济治理秩序面临重大变化。外交和内政难以分离,中国理性的对策,如何拿捏?
世界天天在变化,经贸关系尤其如此。在中美贸易纠纷中,社交媒体出现不少冷战的评价,真是如此么?
1、美墨加三国协定达成,美国是最大赢家
从贸易而言,美国的确获得不少进展。
我们先回顾一下2018年国庆期间一件大事。9月30日是美国与加拿大贸易谈判的最后时间点,在截止时间前,美国和加拿大最终达成协议。这意味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通过更新得到延续,更名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
无论叫不叫NAFTA,核心在于加拿大与墨西哥将继续与美国保持三边协议,三国领导人将在11月底签署协议,赶在墨西哥现任总统涅托(Enrique Pena Nieto)11月30日卸任之前达成协议。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不得不说,这是特朗普的一次胜利,意味着其贸易朋友圈继续扩大。新协议取代已有24年历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涉及的年度贸易额为1.2万亿美元,继续保持自然对各方都有利,但是对于美国显然更为优惠。
谈判过程,可以看做是美国利用加拿大与墨西哥之间关系,各个击破的结果。墨西哥在经贸关系中相对弱势,加上今年总统即将卸任,早在8月时就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二者达成协议,让加拿大进退维谷。加拿大此前一直联系墨西哥反对特朗普,政坛风格也偏左,但墨西哥的情况让加拿大选择余地变小。特朗普表示将要么加入新协定,要么面临关税惩罚,加拿大最终在压力之下选择与美国达成妥协。今年以来,特朗普甚至几次威胁将加拿大踢出北美贸易协议,外界一度认为三边贸易协议泡汤。
可以预测,在对外模式方面,特朗普将继续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意味着什么?面对威胁,在于美国谈判时候,弱国往往会抢先和美国合作,这意味着次等强国如加拿大等,往往会被面临边缘化或者更坏的合作价码。
2、美国打造自身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新格局
这也就可以引出第二点,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如何?
之前特朗普多次威胁退出NAFTA甚至WTO,外界认为他是要反对一切多边贸易模式,但目前看来,特朗普路线图日渐明显,他并不是要彻底抛弃多边贸易模式,而是希望在多边贸易中为美国争取更多利益,试图打造自身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在协议达成之后,特朗普演讲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其达成的最重要的贸易协议之一,强调经济安全和贸易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这并非完全虚言,通过搞定墨西哥和加拿大近邻,美国在贸易方面“近交远攻”格局先下一城。可以说,三国协议是关于未来国际贸易的雏形展现,不仅在于这一协议涉及万亿金额,更在于其模式将影响世界。
美国如同今天的罗马。古代罗马世界中,罗马发生的一切事,其实将决定罗马外围世界。这次美加墨的三边协议看起来只是关于三国,其实其成果影响了其他国家。以前美国主张自由贸易,更多以大国姿态对待其他国家,吃点小亏也不太介意,现在美国主张公平贸易,其实本质是更直白强调美国利益,那么对于世界格局将意味着新的变化,多边贸易不会退出,但是将以美国为核心。
这一变化,对中国有影响尤其巨大。USMCA协议中涉及了关于其他国家的条款,规定协议成员国不得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果三国之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议,那么成员国中的另外两国将可以提前六个月进行终止三国协议通知后终止该协议。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显然有所指向。这一策略并非孤立,美国商务部长已经表示,这将是未来美国与各国谈判自由贸易协议的模板。外界将其称为贸易协议中的“毒丸”条款,我称之为“拒龙”条款,这意味着美国可以以此胁迫协议方在自己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站队。
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和欧盟日本早在联络之中。9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欧盟贸易委员西西莉亚•玛姆斯托姆(Cecilia Malmstrom)和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长世耕弘成(Hiroshige Seko)进行了另一次三方会谈。会后,三国发布了联合声明表示第三国非市场主导政策和做法导致严重产能过剩,阻碍创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并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并使得现有规则无效。
联系此前,特朗普上台之后不久退出了TPP谈判,但TPP倡议中许多条款却被应用在USMCA协议中,如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原则、劳工福利等。换言之,如果美国真的将这一做法推广到与日本、欧洲、印度等国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之中,就意味着美国用双边贸易协议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自由贸易体系。这一体系中,美国无需负担在WTO组织中的义务,可以完全按照美国与他国具体情况与实力对比来签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协议,自然也会更加有利于美国。
如此一来,这不能不说是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秩序的重大变化。一战中的威尔逊总统、二战中的罗斯福总统倡议提出、各国共同襄助的战后经济秩序,以多边组织、规则管理为核心机制,主导了战后全球各国共同融入其中的全球化浪潮,日本、亚洲四小龙、拉美、东盟以及中国印度等赶超型国家均身受其益。而现在以USMCA为雏形的机制,却判然有别。现在说这一秩序将会代替旧次序还为时过早,但无论如何,这一可能性已经浮现出来。短短12个月前,谁又能预期到这一点呢?
中国无疑是既有的全球贸易秩序的最大收益人,自然地,也是受这一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联系到美国副总统彭斯的最新演讲,中国急需谋划对策。
3、中国的应对:合作与改革
抛开对错,理性地看,中国如何应对?首先,应该明确形势已经变化,从贸易衍生到贸易之外的区域。此前贸易战已经升级,美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新关税,而且威胁明年这些关税将从10%提高到25%。
从根本而言,美国与欧日之间是自家人的小纠纷,而且欧日最后多半会妥协。恶性贸易战只会发生在中美之间、很难发生在美欧日之间。关于特朗普抱起火箭筒对所有国家一通乱开火、引发世界“大战”的想象,不那么靠谱。
国际关系而言,格局遍野日渐清晰,各国也是分分合合,美国独大趋势明显,特朗普目前的四面出击,其实对于二三流强国来说有些失落,小国家只要顺应美国反而比较得益。
其次,目前看来,中国在经贸的应对更应该强调合作,争取更多联盟。
以欧盟为例,当前中国和欧盟也在加强经贸合作,比如巴斯夫在中国加大投资,近期一项投资就接近100亿美元。此前,中国与欧盟就全面投资协定进行了长期谈判,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不少舆论认为现在谈判完成的较好时机。
至于日本,美国尽管今年的重心放在中国,但是也在敲打日本——一方面要求日本重新谈判双边贸易条款,打开市场进口更多美国农产品,同时威胁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将遭受关税打击。当下丰田等汽车也加大了在中国投资,丰田在中国销售数据也看好,在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下滑趋势,而丰田在中国总销量增长了23%。
现在来看,多边贸易系统受到冲击,双边谈判越来越重要,区域性自贸区的地位也在上升。比如中日韩FTA,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是中国、日本、韩国之间正在进行谈判的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这三国国家人口加起来十五亿,经济排名也是很靠前,但是合作一直不顺利。这个提议早在2002年就提出,直到十年后的2012年才开始协商,如果真的有成果,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区。
最后,当前世界格局可谓中美博弈继续,围观者两边下注。在中美新冷战说法喧嚣之际,我们真的了解冷战多少?
回顾历史,冷战的爆发被认为是“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的体现——即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但这些措施又导致其他国家采取行动,这些措施又导致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国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著名冷战学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在《冷战》等书中回顾美苏冷战时,也强调冷战如何开始难以断言,但彼此间缺乏互信导致不安全感不断上升,即使用心最善良最有远见的领导人无法避免“互不信任的漩涡”——可见,历史还是交给我们很多,读书确实提高认知。
从贸易战到冷战,中间还有不少过渡缓冲区,加迪斯有次谈到冷战教训时候也说,让冷战先冷着。这意味着当前不应自乱阵脚,尤其避免强化“安全困境”下的不信任漩涡。更长远地看,外交和内政难以分离,中国理性的对策,需要拿捏好与外围强国的相处以及内部改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