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节中国大量民众前往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故居纪念 中共党魁习近平要求央行开始重启购买国债的传闻在金融圈引发了轩然大波

发表: 2024-04-05 00:40:19 | 更新: 2024-04-05 00:40:19

4月4日清明节中国大量民众前往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故居纪念  中共党魁习近平要求央行开始重启购买国债的传闻在金融圈引发了轩然大波

【中国观察2024年4月4日讯】4月4日清明节,中国大量民众前往中共前总理李克强故居纪念。
4月4日凌晨,独立时评人、专栏作家蔡慎坤蔡慎坤在社交平台发帖说:“合肥清明悼李克强!两天不到,合肥庐阳区红星路来了近三百万人献花,地上连一张纸片垃圾都没有,合肥出租车司机只要去红星路都免费载客,所有花店老板成本价提供白玫瑰和菊花,超市老板把矿泉水成箱搬在路边,路人自觉扫码拿水,我在合肥的好几个年轻朋友利用下班时间去地铁站做引导志愿者,合肥人用最大的诚意向这位同乡献上了全城父老乡亲最高的敬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自发公祭活动。”

此前几个小时,蔡慎坤在另一篇长文中评论道,李克强作为共青团系标志性人物,本身就具有某种悲剧色彩,十年总理当得极为窝囊,政治上毫无建树,经济上狼狈不堪。

“这位看上去如同街坊大哥或邻家兄弟一样的总理刚刚卸任,就莫名其妙猝死,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环境,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力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类似的遭遇。眼泪并不廉价,人们纪念李克强,是在纪念一个失去的时代,也借此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李克强干了十年总理,真正拥有总理权力的时间不过八个月。2013年3月,李克强上任,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11月成立,习近平亲自兼任组长,国务院的权力被高度分化,李克强被边缘化。

蔡慎坤评价说,从李克强身上还能感知到人性的余温,这很重要,大凡有党性的人早就泯灭了人性,无能是他发自内心还是出于表演,李克强不多的纯朴言论,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国家才能好”、“全国还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农民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等。

卸任前几天,李克强到国务院发改委,寄语发改委的同仁,希望大家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接着,李克强跟国办的所有工作人员告别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啊!”

蔡慎坤表示,这样一个悲情总理,收获了民心,他的意外离世博得世人同情,民间的悼念是自发的。

此前4月2日,社交媒体上传出宿州汴河大桥每隔10米设置一名警察站岗,防止市民在清明节期间悼念李克强。

去年10月27日,李克强卸任不到八个月突然病逝,引发诸多猜测。

当时,不少民众前往李克强故居外献花悼念,深夜人潮不断,路上已成一片花海。许多人在悼念卡上写着李克强曾说过的话“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表达对中共政权的不满。

北京据称将在今年6月召开已延迟数月的三中全会,外界对于这一聚焦中国经济问题的会议一直推迟存在着不同的揣测。在这一消息传出之际,中共党魁习近平要求央行开始重启购买国债的传闻在金融圈引发了轩然大波。

此举相当于政府直接印钞,其后果是导致政权危机,习近平当局若非走投无路的话不会冒这一风险。

最近赴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包道格(Douglas H. Paal)日前向自由亚洲电台透露,在论坛期间他与中共官员私下对话后获悉,中共计划在今年6月召开三中全会。但他强调这并非官方正式消息,可能还存在变数。

包道格也从论坛非官方环节的背景对话中得知,中共当局目前对每一项重点问题究竟该采取什么行动仍欠缺共识。

中共党章规定,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全会”。一般情况下,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处理权力交接和人事任命等程序问题,而三中全会则通常关注经济议题,发布与经济相关的重大政策。三中全会往往选择在中共召开党代会隔年的9月至12月间举行。中共于2022年10月召开了二十大,20届三中全会本应在2023年9月至12月间举行,但迄今尚未召开。

中共迟迟未开三中全会,导致外界普遍认为中共的政策不定、不透明。因此,中共是否会在6月召开三中全会成为一个观察点。如果中共无法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和内部的纷争,三中全会仍可能推迟。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今年3月初曾表示,中共没有在2023年秋季举行三中全会,也没有确定召开日期,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这表明中共正面临着一系列更为严峻的挑战,可能中国的经济问题已变得十分棘手,甚至到了耗尽全力也难以解决的地步。


就在有关三中全会可能于6月召开的消息传出之际,市场也传出,中共党魁习近平在几个月前下令中共央行购买国债扩表,中国版量化宽松(英语: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可能出台的消息。此消息一度席卷包括股市、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期货市场等几乎整个金融市场,引发市场波动。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要求中共央行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要逐步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国债交易。

中共最高领导人下令央行购买更多国债在中国是罕见且出乎意料的举动,在过去20年中,央行很少使用这一政策工具。当央行寻求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时,主要依靠再贷款及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习近平下达指令后的五个月内,公开记录显示,中共央行尚未开始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外界普遍认为,央行由于担心通胀和资产泡沫化而非常不情愿使用量化宽松这一工具。

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包括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但这在中共央行法中被明令禁止,属于禁区;而在二级市场通过质押式购债(回购交易)则是中共央行的惯用手段,也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一级市场也称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是资本需求者将证券首次出售给公众时形成的市场,该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投资银行、经纪人和证券自营商。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的流通市场,是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


央行直接购买国债相当于政府在印钞,即俗称的货币放水。

目前中共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面临着巨大的财政缺口。上世纪90年代末,中共中央鼓励地方政府出让土地,通过土地财政来填补财政缺口。然而,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开发商不再通过银行贷款获取土地进行开发,因为楼盖好了也卖不出去,这导致整个房地产危机立刻引爆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庞大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开始发行债券。

可是中央政府也没钱,现在就变成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或者是从中央到地方发行的政府债券。”吴嘉隆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债券货币化,也就是由央行直接买。

债券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二级市场就是流通市场,即已经发行的债券在市面上开始交易。他说,央行可以在流通市场进行交易,但不能在一级市场,因为这相当于政府缺钱,央行直接印钞并以财政部的名义来发行债券,以后还需还本付息。这被称为政府的债务货币化,其后果往往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正常情况下,中共央行是在二级市场,即流通市场进行国债交易。然而,对已发行出来的政府债券进行交易,其效果就比不上第一次发行时央行介入购买。因为央行在一开始发行时未参与购买,那么只能是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基金或投资人等来购买。如果他们对债券的行情不看好,财政部的债券就卖不出去。但是,如果央行在第一级市场发行的时候就参与购买,那么财政部要卖多少债券,央行就帮它背书,这等于直接印钞,将来会导致政权危机。

这就像当时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当时也大量印制钞票,结果最后政权丢了。

美联储在购买公债或有抵押品支撑的债券时,有一套成熟的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美联储是与证券经纪商打交道,经纪商拿到美联储开出的支票后就存入其往来银行账户。假设往来银行是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拿到支票后向美联储要钱,而美联储会将钱拨入花旗银行在美联储的账户。花旗银行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央行账户里的钱就是准备金。

商业银行有了这个账户,也就是准备金之后,可以增加银行的授信和放款,整个过程都受到适当的监督。美联储的买卖行为都是公开可查的,受到法律约束。然而,这一套在中共的机制里并没有严格遵守,所以最后很可能会失控,导致超级通货膨胀,然后改朝换代。

习近平当局“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的话,应该不至于去冒这个风险。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461


订阅中国观察电报 Telegram : https://t.me/s/ObserveCCP
捐助(Paypal): https://www.paypal.me/observeccp
搜索
推荐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