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 2025-02-13 13:47:04 | 更新: 2025-02-13 13:47:04
【中国观察2025年2月13日讯】 美国参议院于周四以52票对48票的结果,确认罗伯特·F·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HHS)。这次投票显示出共和党几乎一致的支持,唯一的例外是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他成为唯一投下反对票的共和党人。
肯尼迪的提名此前曾遭遇一定争议,但随着共和党内部的整合,他的确认似乎变得势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曾在其他提名投票中反对川普总统人选的缅因州共和党参议员苏珊·柯林斯此次表示支持肯尼迪的任命,使得他的确认更加顺利。
网友对这一结果的反应热烈,评论区几乎被对麦康奈尔的批评所占据。
一位网友表示:“毫不意外……‘中国米奇’成了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共和党人。这只乌龟需要被调查,看看他是不是外国代理人。”
另一位网友则直接指责:“我打赌米奇·麦康奈尔比新奥尔良大街上的人行道还要肮脏,他和他的中国妻子如果被司法部调查,早该被判终身监禁。”
网友“Falcneddie”则形容:“这是酸葡萄心理。体制正在崩溃,麦康奈尔是最后的堡垒,他在做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最后模仿秀。”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呼吁麦康奈尔被移除所有参议院委员会职务。“NinjaCat”评论道:“最起码,约翰·图恩应该立即把麦康奈尔从所有委员会职务中除名。”
除了对麦康奈尔的不满,一些网友也对肯尼迪上任后的政策表达了期待。“Mad Conservative”写道:“我真心希望RFK Jr.能够狠狠打击大型制药公司。它们利用毫无戒心的美国人做实验,牟取暴利,同时污蔑那些曾警告过实验性毒药的人。”
也有人期待川普政府在未来展开更大规模的整肃行动。“Zup”评论道:“川普会等到预算协调法案通过,然后一切都摆上桌面……麦康奈尔的调查也不会太远了。”
对于麦康奈尔是否会继续参选,一些网友表达了怀疑。网友“Scrapiron”认为:“麦康奈尔不会再参选了,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另一位网友“Mat”则嘲讽道:“你是说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有什么区别?”
随着肯尼迪的正式上任,美国卫生政策或将迎来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共和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似乎仍未结束。
参议院以52票对48票的结果确认罗伯特·F·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川普政府在内阁任命上的又一次胜利,也折射出华盛顿复杂政治格局中的深层角力。共和党几乎一致支持这一提名,但麦康奈尔的反对票成为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注脚。
这一决定的背后,反映出美国政坛在多方势力间的博弈。以川普为核心的共和党正在巩固对政府机构的控制,确保内阁成员与其政策目标保持一致,而肯尼迪的加入,更是为“让美国再次健康”这一口号赋予了新的政治含义。然而,麦康奈尔的反对不仅仅是个人立场的体现,更是共和党建制派与新兴保守主义潮流之间分歧的象征。
共和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近年来,川普派系与传统建制派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肯尼迪的提名得到了苏珊·柯林斯等共和党人的支持,这表明部分建制派已经选择顺应形势,而麦康奈尔的反对则透露出另一种信号——部分老牌政治人物仍试图在政坛维持一定的影响力。共和党内部分裂的加剧,意味着未来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将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民主党方面则对肯尼迪的任命普遍持反对态度,但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他们的抵制几乎无法撼动共和党的主导权。肯尼迪作为肯尼迪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公众健康政策上持有与主流民主党相悖的立场,这一点也使他的任命引发了额外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投票,它是权力斗争的缩影。从医药利益集团到保守派基层,从国会山到白宫,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牵动着不同派别的较量。麦康奈尔的反对票不仅代表着个人政治立场的表达,也折射出华盛顿权力游戏中的微妙变化。未来,随着川普政府进一步掌控行政机构,类似的分裂和冲突或将愈演愈烈,而肯尼迪在卫生部的施政也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美国卫生政策的制定,表面上是为了改善国民健康,实际上却牵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博弈。罗伯特·F·肯尼迪出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提出“让美国再次健康”的目标,背后不仅是医疗改革的承诺,更是一次资本与权力之间的较量。
美国的医疗体系长期以来被大型制药公司、医院集团、保险公司以及游说机构所主导。它们在立法、政策制定乃至选举中投入巨额资金,确保自身利益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威胁。无论是奥巴马医改、川普政府的医改尝试,还是如今肯尼迪提出的新方向,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资本力量的深度渗透。
制药行业无疑是美国医疗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势力之一。辉瑞、默克、强生等巨头不仅控制着药品市场,还通过政治献金、游说活动影响政策走向。COVID-19 疫苗的紧急批准及推广,暴露了政府与制药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一过程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药品定价、审批流程的广泛质疑。肯尼迪曾多次批评疫苗政策的利益输送问题,他的任命无疑触动了制药集团的敏感神经。
医院集团和健康保险行业同样是利益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美国的医疗服务昂贵且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型医院系统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医院依赖保险公司的支付体系,而保险公司则依赖医院集团的定价策略。医保扩张、药品定价改革,甚至是对保险市场的干预,都会引发这些集团的强烈反弹。
此外,影响医疗政策的还有科技公司、数据分析公司和各类游说组织。近年来,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进军医疗数据领域,试图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医疗体系。然而,这些企业在收集用户健康数据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担忧。医疗行业巨头与科技资本的结合,使得“让美国健康”不仅仅是医疗改革的议题,也涉及到信息控制、市场垄断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肯尼迪的上任,意味着一个新的医疗政策方向即将展开。然而,他是否能成功挑战这些利益集团,仍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川普政府对“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清理已经开启,而医疗领域的改革将是其中最艰难的一环。各方势力的博弈仍在继续,而最终的输赢,可能并不取决于政策本身,而是资本与政治意志的较量。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45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