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 2025-01-31 02:20:36 | 更新: 2025-01-31 02:20:36
【中国观察2025年1月31日讯】
川普政府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已启动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公共广播服务公司(PBS)的调查。这一行动旨在审查这些媒体机构是否违背联邦法规,尤其是关于是否播出了被视为“禁止的商业广告”。尤其是NPR和PBS旗下成员电台可能通过承销公告播放广告,涉嫌越界。根据FCC的规定,非商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承销赞助广告与传统广告有所不同,但仍受到一定监管。卡尔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些行为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
对NPR和PBS的调查进一步加剧了关于是否继续资助这些公共媒体的争议。长期以来,保守派批评这两家媒体在报道中有明显的偏向,尤其是认为它们代表了民主党的立场,并未能展示足够的政治平衡。川普曾承诺削减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率,卡尔的调查正符合这一方向。川普政府的支持者认为,税金不应被用于支持那些与他们的政治立场相悖的媒体机构。
一些评论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NPR和PBS的立场偏向明显,部分人甚至认为这些公共媒体通过其内容影响了选民的政治倾向。
川普政府的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保守派群体普遍支持切断对NPR和PBS的资助,认为这些媒体并没有履行公共广播的职责,而是偏向左派。评论区的网友纷纷呼吁撤资,认为公共资金不应被用来支持那些与他们政治信仰对立的组织。这场关于公共广播资金的争论,已经从单纯的媒体偏见问题,升温为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社会价值冲突。
支持川普和保守派的网友对这次FCC调查对NPR和PBS的举措表现出强烈支持,并且表达了对这两家媒体的长期不满。
有评论员表示,这项调查“早该做了”,暗示这些媒体机构应该早就被审查和削减资金。另一些评论则讽刺性地以“‘你被解雇’”的口吻,呼吁彻底关闭NPR和PBS,认为这些媒体不再符合其本应承担的公共职责。评论区的语气表现出对这两家机构的极度反感,认为它们的偏向性和政治立场已经严重失衡。
在对PBS和NPR的批评中,评论者普遍认为这些媒体已经严重偏离了其原本作为中立公共广播的角色,变成了偏向左派、传播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大量评论指出,PBS和NPR利用纳税人的资金传播政治偏见,尤其是在报道政治事件时,它们常常倾向于支持左派议程,甚至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工具”或“共产主义的传播者”。这一观点反映出评论者对媒体在政治上的失衡深感不满,认为这些机构不再为公众服务,而是为某些政治派别提供资金支持。
在许多评论中,PBS和NPR被描述为“宣传机器”,批评者要求彻底结束它们的资助,认为公共资金不应继续流向这些媒体,而是应该更多用于“真实新闻”的生产。部分评论甚至建议,如果这些机构与某一政党(如民主党)密切合作,应该由该党派自行资助,而不是依赖纳税人。这些声音进一步强调了公众对媒体与政府或特定政治团体之间关系的敏感性,认为这些机构已经成为推动特定政治议程的工具。
此外,还有评论提到PBS和NPR在过去的报道中,尤其是在2016年川普当选时,展现了明显的偏向性和情绪化表现,无法保持中立。这种偏见进一步激起了公众的不满,认为这些机构通过公共资金传播政治宣传,严重影响了舆论的公正性。部分评论甚至将PBS和NPR与二战时期的“东京玫瑰”或“戈培尔的宣传机器”相提并论,表达了它们在传播反美思想和政治立场上的强烈批评。
在更广泛的讨论中,部分评论员提到对技术进步的警惕,认为像DARPA和CIA这样曾为民众福利开发的技术,如今却被用于信息操控和战时用途。这一观点扩展了对媒体问题的讨论,提出现代技术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并且引发了对信息控制和舆论操控的担忧。尤其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背景下,评论者认为,PBS和NPR已不再是纯粹的公共服务机构,而是与私营媒体竞争的一部分,应该自负盈亏,依靠广告和私人捐款等市场手段维持运营。
这些评论反映了对美国媒体环境、政治操控以及公共资金使用的深刻不满。许多评论者认为,PBS和NPR已经失去了其作为公共广播服务的初衷,反而成为了某些政治派别的代理人,因此呼吁彻底切断政府资助,让它们通过市场竞争决定生死。这一呼声也反映了对全球主义和共产主义渗透美国政治的担忧,认为媒体在塑造公众观点方面发挥了过大的作用,亟需进行彻底的改革。
美国公共广播与政治分裂的深层次博弈
在美国,公共广播曾经被视为民众信赖的消息源,旨在提供不偏不倚、精准的新闻。然而,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公共媒体的中立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川普政府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启动了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公共广播服务公司(PBS)的调查,目的是审查这些机构是否通过承销赞助广告违背联邦法规。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保守派的热烈支持,也进一步加剧了关于公共广播资助的争论。网友的评论揭示了这一讨论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暴露了美国政治分裂加剧、民主党腐败指控以及媒体武器化的复杂局面。
媒体偏见:深层次的不满
评论区中的许多声音,尤其是川普支持者,针对NPR和PBS的“左派倾向”提出了尖锐批评。例如,一位网友愤怒地写道:“我们为他们付钱,结果却让他们用我们的钱去影响愚蠢的人去投票支持‘美国优先’的对立面候选人。”这类评论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美国人认为,公共广播并未履行其应有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是成为了政治立场鲜明、对立两极的宣传工具。
有评论指出,PBS和NPR的报道不仅缺乏平衡,甚至在重要事件中展现出明显的情感倾向。例如,有网友提到PBS在2016年总统选举后的“失控”表现,认为其选举专家团队显然带有偏见。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许多人认为PBS和NPR在报道重大新闻时,过度依赖偏向左翼的观点,忽视了保守派观众的声音。
公共资金与私人利益的争议
最为激烈的讨论之一便是公共资金是否应继续用于资助这类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媒体。网友们在评论中普遍认为,公共广播不再是公正的新闻来源,而变成了“民主党的宣传机器”。“如果左派想支持NPR和PBS,可以自己捐款,而不是用纳税人的钱”,这样的评论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反感情绪,认为这些机构不应再依赖公共资助。
这种观点与川普政府的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川普曾承诺要削减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率,卡尔的调查无疑符合这一方向。支持者认为,税金不应被用于支持那些与他们的政治立场相悖的机构。因此,许多人呼吁彻底切断PBS和NPR的资金来源,甚至要求撤回它们的广播许可证。“早该做了”,评论中常见这样的呼声,意味着保守派希望对这些机构采取更为激烈的改革手段。
信息操控与技术威胁的讨论
除了对PBS和NPR的直接批评,还有一些评论进入了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问题领域。部分网友引用了前KGB间谍尤里·别兹门诺夫的理论,警告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去政治化”和信息操控的严重现象。这样的人物和观点反映出一些人对媒体操控和社会控制的担忧,认为这些问题正在威胁到美国的民主基础。
其中一些评论提到,现代技术,特别是DARPA和CIA的技术进步,原本是为了民众的福利而发展,但如今却被用来操控信息和实施政治控制。更有评论者将这些问题与“外星人”或“天使之子”的阴谋论联系起来,警告这些技术进步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可见的政治动机。这种对科技、信息操控以及国际政治的深度关注,突显了川普支持者对美国社会未来的深切忧虑。
川普支持者的“胜利”情绪
尽管存在强烈的政治分歧,评论区中也不乏对川普及其政策的积极回应。许多评论者表达了对川普政策的热烈支持,期待他能继续推动对公共广播的整治。一些评论以“More WINNING... MAGA 2025”这样的字眼为代表,强调川普仍在实现选民的愿望,尤其是在削减政府开支和推动公共广播机构改革方面。正如一些评论者所言,“早该做了”,这一情绪表明川普的支持者相信,通过调查和改革,NPR和PBS将不再代表“左派”立场,而恢复公共广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媒体与政治权力的交锋
在美国,NPR和PBS的争议不仅仅是媒体偏见的讨论,更是深层次的政治斗争。随着川普政府的调查进一步加剧了关于是否继续资助这些公共媒体的争议,公众对公共广播资金使用的态度也愈加尖锐。无论是支持彻底切断资助的评论,还是对信息操控的警觉,所有这些讨论都指向一个更广泛的问题:美国的政治环境正在加剧分裂,媒体不再只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成为了政治博弈的战场。
这一切反映出的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裂痕——一方认为公共媒体应当中立并为所有人服务,而另一方则认为这些媒体已成为左派利益的代言人,不再履行其应有的公共服务职责。在未来,如何处理公共广播的资金问题,如何界定媒体的角色,将是美国社会和政治走向的重要标志。
川普在当选第47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表明他对于美国媒体的控制和全球主义势力的反击决心,尤其是在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启动对公共广播服务(PBS)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调查时。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对这两家媒体机构的监督,更是在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对深层政府、全球主义精英、民主党极左派以及共产主义渗透势力的一次强力打击。
2020年大选的争议,尤其是许多人认为选举遭到篡改和外部势力干预的背景下,川普进一步加大了对媒体和相关政府机构的监管。这一背景下,深层政府的操控、全球主义者的影响以及极左派的力量都在背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川普的这一决策,正是在这些势力的压迫下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性回应,尤其是在媒体领域,因其已经被视为全球主义议程的一部分,极力推动着对川普及其政策的负面宣传。
首先,PBS和NPR,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广播媒体,其运营资金大部分来自纳税人,这一点对于川普来说尤为关键。在全球主义和极左派渗透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过程中,这些媒体机构往往被认为是推动自由主义、全球化议程的重要工具。它们的报道倾向性和政治立场常常偏向于支持现有的政治权力结构,尤其是在推动民主党的议程和全球主义的目标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川普通过启动对这两家媒体的调查,实际上是在挑战这类媒体机构在美国舆论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目的是揭示其是否存在滥用纳税人资金的情况,同时也在警示深层政府和全球主义者,他们不再能够完全操控信息流通和公众认知。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川普对深层政府操控的深刻反感。深层政府,或被称为“建制派”,是一个涵盖了美国政治体系、企业界、智库和媒体等多个领域的强大网络,这个网络通常试图维护现有的全球主义秩序,推动跨国资本的利益,而忽视普通美国人的利益。川普通过强化对公共媒体的监管,实质上是在打破这个网络的舆论控制,推动更多符合美国传统保守价值观和“美国优先”战略的声音。他的这一举动,旨在揭示深层政府如何通过媒体等工具,操控舆论,影响选举结果,特别是2020年大选期间,民主党与外部势力的合谋被认为是选举篡改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川普对PBS和NPR的调查还反映了他与全球主义精英的斗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利益与美国本土利益发生冲突。川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在经济、贸易和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因此面临了全球主义精英的强烈反对。而这些精英往往通过媒体、智库和跨国企业等渠道,进一步影响公众舆论,推动全球主义议程。川普通过调查PBS和NPR等媒体,实际上是在反击这种全球主义精英通过媒体渗透美国社会的行为,揭露他们如何利用这些机构作为推动全球一体化、削弱美国主权的工具。
全球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影响,早在冷战结束后就已经逐渐渗透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全球主义精英往往主张全球合作,推崇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利益,忽视国家利益和民众需求。他们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自由贸易和跨国政治一体化,而这些目标通常与美国传统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相悖。
与此同时,共产主义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渠道渗透美国。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等国家的崛起密切相关,这些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占据全球重要位置,还在政治上推动其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宣传、经济合作和科技渗透等手段影响西方国家。在美国,这种共产主义的渗透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依赖,也体现在政治与文化层面的价值观改变上,尤其是极左派的崛起和文化战线的斗争。
川普的“美国优先”战略反映了他对全球主义精英和共产主义影响的强烈反抗。他明确提出,优先考虑美国本国工人、企业和国家利益,拒绝将美国的主权交给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在此背景下,川普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对欧洲传统联盟的怀疑、以及对全球气候协议的退让,都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决心打破全球主义的控制。
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在选举期间的偏向报道,特别是对川普的污名化和对拜登家族问题的忽视,被广泛视为选举操控的工具。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全球主义和深层政府的“宣传机器”,推动了左翼议程,遮掩了选举舞弊的证据,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此外,川普这一行动对于极左派和共产主义的打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美国的极左派,尤其是民主党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力量,越来越倾向于支持社会主义或至少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川普及其支持者认为,左翼的这些力量不仅仅是从政策层面挑战传统美国价值观,还试图通过对公共资金和信息传播的控制来推动其政治议程。PBS和NPR作为公共媒体,往往在报道中呈现出明显的左倾倾向,尤其在涉及川普及其政策的报道时,经常站在批评角度,这与全球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支持者相契合。因此,川普通过调查这些媒体的资金使用和报道行为,实质上是在打击那些支持极左派和共产主义议程的力量,削弱它们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塑造方面的影响力。
2020年大选的争议更是给这一行动提供了背景。川普及其支持者坚信,2020年大选的结果受到民主党与外部势力的合谋干预,媒体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选举舞弊问题上,主流媒体频繁地采取了偏袒民主党的立场,忽视甚至封锁了有关选举不公正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川普通过对PBS和NPR等媒体的调查,试图揭露这种偏向性报道的根源,阻止媒体继续通过不公正的报道干预美国的民主制度和选举过程。这一举措不仅是在对抗媒体在选举中的不当行为,更是在宣告,任何试图通过操控信息来破坏美国民主制度的力量,都会受到反击。
川普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既是在挑战深层政府的权力结构,也是在向全球主义精英、极左派和共产主义势力发起全面反击。他的行动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崛起,即强调国家主权、民主自由以及对外部势力干预的坚决抵制。在这个背景下,川普的调查不仅仅是针对某些媒体的监管,更是对全球主义、深层政府和极左派力量的一次强有力的反扑,试图恢复美国的独立性和政治生态的公正性。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60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