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签署行政令,推翻拜登枪支管控政策

发表: 2025-02-08 00:31:14 | 更新: 2025-02-08 01:18:41

川普签署行政令,推翻拜登枪支管控政策

【中国观察2025年2月7日讯】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全面撤销拜登政府在枪支管控方面的行政措施,并指示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对拜登政府时期的枪支政策进行审查,以确保美国公民的“第二修正案权利不受侵犯”。


川普在行政令中表示:“第二修正案是维护安全和自由的不可或缺的保障,自建国以来,它赋予美国人民保护自己、家人和自由的权利。因为它是维系所有其他权利的基础,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


根据行政命令,邦迪必须在30天内完成对拜登政府2021年至2025年间所有枪支相关政策的审查,包括行政命令、法规、指导意见、国际协议等,并向总统提交一项行动计划,以保护美国公民的持枪权利。


拜登时期的枪支管控措施,成为焦点


川普的行政命令直接针对了拜登政府在枪支管控方面的一系列行动。拜登在任期间采取了多项强化枪支管制的措施,包括:

司法部出台规则,限制“幽灵枪”(Ghost Guns,即无法追踪的自制枪支)的扩散。

对装有稳定支架(stabilizing brace)的手枪重新分类,使其受《国家枪支法》(NFA)约束。

鼓励各州通过“红旗法案”(Red Flag Laws),允许家属或执法机构申请法院命令,暂时剥夺被认为存在危险的人员的持枪权。

投资以社区为基础的枪支暴力干预措施。

强化对枪支贩运的监管,要求司法部发布年度报告。

提名枪支管控倡导者大卫·奇普曼(David Chipman)担任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局长(最终因国会反对未通过)。

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司法部长加强对私人枪支销售的监管,扩大背景调查范围,以“尽可能接近普遍背景调查”。


在卸任前,拜登政府出台政策,全面禁止幽灵枪,并计划推动对攻击性武器(Assault Weapons)及大容量弹匣的禁令。


这些措施在民主党选民中获得了一定支持,但在共和党和保守派选民看来,则是对“第二修正案”的直接侵犯,尤其是针对私人枪支销售和背景调查的加强,被认为是在未通过国会立法的情况下试图扩大联邦政府对枪支市场的控制。




川普的这一举措在美国政坛再次引发激烈争论。共和党和保守派阵营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违宪的枪支管控政策”的及时修正,保障了守法公民的持枪权。川普的支持者强调,拜登的枪支政策在打击犯罪方面收效甚微,反而让合法枪主面临更多限制。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文称:“第二修正案的意义在于防止政府剥夺人民的权利,而不是让犯罪分子更容易得手。”


民主党及枪支管控支持者则猛烈抨击川普的行政命令,认为这将加剧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特别是在近年来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放松管控无疑是“倒退的危险信号”。前总统乔·拜登也公开批评道:“川普此举无异于向枪支游说团体和暴力分子妥协,而非保护普通美国人。”枪支安全倡导组织“布雷迪中心”(Brady Campaign)警告称,川普的决定可能会导致更多枪支流入街头,并使执法机构更难遏制非法枪支交易




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预计将面临激烈的法律挑战,尤其是在民主党主导的州,如加利福尼亚、纽约和伊利诺伊州,州政府可能会通过法律诉讼州级立法来抵制这些变化。部分法律专家指出,尽管总统有权撤销前任的行政令,但拜登的一些枪支政策是基于国会通过的法律,如《国家枪支法》,因此川普的举措可能无法轻易推翻所有限制。


此外,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的临近,枪支政策极有可能成为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主要战场之一。川普的支持者希望他在连任后推动更广泛的持枪自由政策,而民主党阵营则计划利用“枪支暴力危机”作为竞选议题,争取选民支持更严格的枪支管制。


无论如何,川普撤销拜登枪支管控政策的举动,已经为新一轮政治博弈拉开了序幕。这不仅关乎第二修正案的未来,也将影响美国社会在安全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


从社交平台上的评论来看,许多网友对川普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拜登政府“侵犯公民权利”行为的有力反击。


有网友表示:“保护第二修正案,又一次胜利属于美国人民。”类似观点在评论区广泛存在,许多人强调枪支权利是美国公民自由的重要基石。


另一位网友则引用宪法原文强调:“‘不得侵犯’——这句话再简单不过了,不需要法律学位也能理解其含义。”此类评论反映出一部分民众对政府控枪举措的不信任,他们认为控枪并不能真正降低犯罪率,反而可能让守法公民失去自卫能力。


同时,一些网友提出历史视角,一位网友认为枪支管控可能带来极端后果。例如,有网友列举了多个国家实施枪支管控后发生大规模屠杀的历史案例,如苏联、德国、中国等。他警告称:“枪支在诚实守法的公民手中可以拯救生命,而枪支管控法律只会伤害遵纪守法的人。”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了不同意见。例如,一位网友指出,美国各州在枪支管理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即使川普签署了行政命令,一些州仍然在加强控枪措施。他希望司法部长能关注各州不符合宪法的枪支法律,并进行修正。


此外,部分评论涉及对川普执政风格的赞扬。一位网友表示:“川普总统兑现了他的承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如此伟大的领导人了。”


一些网友对川普行政令的实际影响持怀疑态度。例如,有网友认为该行政令“几乎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酒精烟草枪械管理局(ATF)仍然会对枪支拥有者进行严格监管。


总体来看,川普的行政令在网络舆论场中获得了广泛支持,多数美国民众认为这一举措是在捍卫宪法权利,防止政府过度干预。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制定,是美国建国先贤们基于深刻的历史经验与对人性的现实认知而确立的一项根本权利。其核心思想在于,人民的武装权利不仅仅是为了自卫,更是确保政府权力不至于膨胀到威胁公民自由的关键保障。作为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的一部分,第二修正案强调,“纪律严明的民兵乃自由国家之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之权利不得侵犯。” 这一条款所确立的不仅仅是公民的自卫权,而是一个制衡政府权力、维护自由社会的核心原则。


当下美国围绕第二修正案的争议,并不仅仅是关于枪支管理的技术性讨论,而是涉及国家根本治理逻辑的较量。支持持枪权的人士普遍认为,放弃第二修正案等同于放弃制衡政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川普及其支持者看来,当前美国正面临着全球主义势力、深层政府、腐败集团和极左派民主党势力的合谋企图,这些力量正在试图通过削弱公民权利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国家的控制。在他们的叙事中,民主党极左派推动的枪支管制政策并非真正出于社会安全考虑,而是通过逐步削弱公民的武装权利,以建立一个更易于操控的社会。


全球主义势力长期以来主张扩大政府权力、削弱国家主权,并通过跨国组织和跨国资本的运作来架空民选政府的实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美国的枪支权利不仅仅是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更成为全球主义与民族主权之争的一部分。深层政府,即美国政坛长年盘踞的官僚集团,利用行政、司法和情报机构的资源,在许多关键领域试图绕过民选政府直接施加影响,而枪支管制正是他们强化对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


腐败集团则包括那些借助政府权力牟取私利的利益集团,这些集团往往支持政府扩大权力,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会受到挑战。枪支管制的推行,使得普通民众丧失自卫能力,而权贵阶层则通过私人安保、特殊豁免等手段继续享有自身的安全保障,这种双标现象加剧了社会不公,也导致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日益加深。


民主党内部的极左派近年来逐渐主导该党的政策方向,他们的意识形态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政府对社会的全面干预。在他们的构想中,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将主导经济、社会和个人事务,私人枪支的存在无疑是他们推行这一计划的重大障碍。因此,极左派推动的枪支管制法案,本质上是削弱个人自由、加强政府控制的手段。


从历史上来看,共产主义政权往往通过解除民众武装来确保政府的绝对控制。苏联、中国、柬埔寨、古巴等国家的历史都表明,枪支管制往往是独裁统治的先导。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深谙历史的教训,因此才在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持枪权,以防政府权力过度膨胀。然而,当下的反枪运动却在逐步蚕食这一权利,使美国在某些方面正在重蹈历史的覆辙。


川普阵营对此的态度是明确的,他们认为,维护第二修正案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个人的自卫权,而是美国宪政制度赖以存续的基石。在川普的政治哲学中,人民的自由必须建立在对政府的有效制衡之上,而这种制衡不仅仅依靠选票和法律,还依赖于人民自身的武装能力。这种观点在许多美国保守派选民中具有极大的共鸣,他们相信,正是因为美国人拥有武器,美国才能始终是自由世界的灯塔。


当前的政治环境显示,反对第二修正案的势力并不仅仅是传统的左翼政治集团,而是包括全球主义者、深层政府、腐败利益集团以及极左派意识形态推动者的联合攻势。在这样的局面下,川普及其支持者将维护第二修正案视为捍卫美国传统价值观、抵抗极权主义渗透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自由与控制、人民与政府、民族主权与全球主义之间的较量。


维护第二修正案,不仅仅是维护一项宪法权利,更是维护美国立国之本。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失去武装权利的人民,最终都无法维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正因如此,川普及其支持者坚定地认为,任何针对第二修正案的攻击,都是对美国自由精神的威胁,必须全力抵制,以确保美国人民始终拥有捍卫自己权利的能力。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23


订阅中国观察电报 Telegram : https://t.me/s/ObserveCCP
捐助(Paypal): https://www.paypal.me/observeccp
搜索
推荐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