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偷税事件发酵
发表:
2025-03-26 02:52:09 |
更新:
2025-03-26 02:52:09
【中国观察2025年3月25讯】
中共大五毛司马南偷税事件还在发酵。司马南试图将责任推给合作的MCN公司,但MCN方面公开反驳,引发更大争议。此案不仅让司马南“爱国斗士”人设崩塌,也暴露了大陆网红经济运作的税务灰色地带。
司马南偷税 “甩锅”MCN公司
3月21日,北京官方通报,知名网络大V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方式,少缴个人所得税及增值税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亦因虚列成本、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税务部门依法对司马南及其企业追缴税费、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合计926.94万元。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大陆媒体也对司马南对其口诛笔伐。也引发舆论对“爱国网红”的反思。司马南长期以来以“反美斗士”“挺中共”形象示人,但此次偷税案令其“爱国”人设崩塌。
红星新闻报导,司马南在回应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委屈”,称自己6年来与某MCN机构合作,共获六百多万元酬金,但罚款高达九百多万元。由于与其合作的MCN公司(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机构)承诺为他代缴税款,但未缴纳,才导致他被罚,还称自己多次要过“税票”,但“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但质疑者认为,司马南的回应无法解释官方通报中提到的“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各种税费的情形。此外,司马南没有说明代缴税款的钱由谁承担,并回避了与他合作的MCN公司名称。
界面新闻报导,与司马南合作的MCN公司为四月华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司马南与这家公司合作已有多年。
MCN公司否认“代缴”:司马南把钱全部拿走了
近日,知名网络大V王小东称,与司马南合作的MCN公司实控人为饶谨,他与饶谨相识多年,近期饶谨向他否认了司马南的指控,称司马南拿走了全部收益,MCN公司无法代扣缴纳个税。
3月23日,“王小东”抖音账号发视频称,曾与司马南合作的MCN公司老板给他打来电话,称“这个锅决不能由他来背”。
该老板解释,当时司马南的流量确实很高,获得的收益也不少,已经达到缴纳个税的“非常高”的比例,“差不都是45%”。在很多情况下,MCN公司会为达人将税从收益中扣除,代为缴纳,但是司马南不同意这样做。
“他要拿走的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王小东说,该老板告诉他,“如果要让MCN垫这个代扣的(税)的话,那根本就交不起,司马南已经将钱全部拿走了。”
王小东称,他询问该老板与司马南是否有书面协议,到底是由MCN公司代扣(缴纳),还是将钱全部给司马南,由司马南自己缴纳,对方表示没有书面协议。这位老板强调,是司马南非要拿走不可,他们根本就没有留下可以代扣(缴税)的钱,因而自己在这件事中并没有责任。
王小东还称,该老板还说,从2024年11月开始,税务稽查部门就开始查他们公司的账目,但并没有发现问题,此次税务部门公布的情况也未提及。其表示,如今司马南对外将责任推给MCN公司,让他非常“头疼”,因为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才找熟人解释。
业界人士质疑:司马南与MCN合作为何不签书面协议
报导说,联系上饶谨,他表示自己即将登机,晚些时候联系回复。随后他在微信回复称:我不便说什么,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太了解,因为2022年就没有合作了。通报提到的影视策划公司以及海南的工作室都与我们毫无关系。以国税的通报为准。
对于饶谨的解释以及为何不与MCN公司签订书面协议,多次致电司马南,均被挂断,向其发送的短信也未获回复。
成都一家MCN公司的前高管分析,MCN公司与大V属于合作关系,正常情况下都会签订合作协议,并约定收益分配和个税代缴等细节问题。通常,大V的收入由MCN公司代为扣缴。他表示,像司马南这样的大V,与MCN合作却不签订书面协议,本身就很反常。而且,司马南面对如此巨大的收入,却从未关注纳税情况,不太符合常理,“难道每年的个人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他从来不申报吗?”
“不存在合理避税”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司马南名下的北京梅迪亚中文影视策划中心和三亚崖州司马南文化工作室均属于小微企业。其中,北京梅迪亚中文影视策划中心注册地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该区长期享有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并存在大量企业注册但无实际经营的情况。此外,三亚崖州司马南文化工作室注册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该区域企业可享受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此外,司马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三亚崖州司马南文化工作室,注册于2023年4月,2024年8月份变更为三亚市崖州区招商崖州湾自贸中心A座12层1207-3。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关政策,当地注册的企业在税收、资金等多方面可享受诸多优惠。在税收上,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海南自贸港“双 15%”政策,即企业所得税最高15% ,个人所得税实际征收超15% 部分免征,还可能获得贷款、场地租金等方面的优惠。
上述MCN公司前高管介绍,这类“税收洼地”常吸引影视、网红等从业者设立工作室,以获取税收优惠。然而,若企业未实际在当地运营,却利用该政策进行财务操作,则可能涉嫌偷税漏税。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125
订阅中国观察电报 Telegram :
https://t.me/s/ObserveCCP
捐助(Paypal):
https://www.paypal.me/observ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