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月12日)他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提到了他的新书《国家的反击——中国经济改革结束》(The State Strikes Back – The End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中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的批评。他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结束了”,北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落实改革的承诺”。
这位相信数据统计的美国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从三个方面做了论述。他用中共官方的数字证明,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向私企放贷基本崩溃
罗迪提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私营企业的“借贷”问题,“银行向私人领域的借贷规模大幅度减少”了。
最新的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银行向私人企业的放贷金额,在总体放贷金额中的占比降低了80%。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在银行总体放贷规模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罗迪指出,这说明“向私人企业放贷已经基本崩溃了”。
工商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他们只有2%的贷款给了小微企业。众所周知,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
也就是说,(工商银行)中共这个最大的国有银行,只有2%的贷款给了私人企业,其它都给了大型国有企业。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只是其中的一例。从中不难看出,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力度有多么的小。
没有国家的贷款支持,私营企业想发展,只能自己想办法,这就催生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就是指那些提供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金融服务的非银行中介机构。为了筹募资金,私人企业只能从“影子银行”借贷,这种方式一度很盛行。
但是过去两三年,北京加大了打击“影子银行”的力度,对“影子银行”严格管制。把私营企业仅剩的一个筹募资金的渠道也给堵死了。
私企投资大幅下降 国企增加
这才是私企的真正危机,借不到钱,贷不到款,投资跟着下降。这就造成私营企业要么被“饿死”,要么“被挤出局”。
这就是罗迪说的第二个方面,私人企业投资在2012年以后出现大幅下降。 在2011年、2012年左右,私人领域的投资占比增速是国家投资占比的2.6倍,从36%一路飙升到51%。
但是2012年以后,这个倍数降低到1.3的水平。特别是过去3年,私企与国企的投资占比出现了此消彼长,私企在减少,国企在增加。
第三个方面就是国企与私企在工业产值总量中占比的明显变化,也佐证著“国进民退”。罗迪指出,从90年代中期一直到2016年,私人领域的工业产值增量是国有企业的2倍。但是从2017年开始,国有企业开始有了迅猛发展。
无论是借贷、投资还是工业产值增量,都在说明一个问题:“私有经济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弱”。
这种情况,罗迪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十分可怕”的。从2007年以来,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已经降低了大约2/3,从当初的6~7%降到了2.5%左右。而遇到许多困难的私营经济资产回报率仍然是2007年的水平。
也就是说,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国有企业远远比不上私营企业。罗迪说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问题,即使有许多政府的直接补贴,但中共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仍然显示,“大约40%的国有企业都是亏损的”。
国企40%亏损 政府赔钱也支持
正如罗迪所说,财政部最应该知道哪些企业是营利的,哪些企业不是。但是即使这样,这些运行效率很低的国有企业却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尽管收益大幅下降,却能享受到银行越来越多的贷款。
做生意都想赚钱,但是中共明知道赔钱也继续支持亏损的国企,北京继续高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这种“怪现象”,可能正是中共“特色”,也证实了外界分析的“国进民退”。
在北京发展国企的主导思想下,中共国资委完成了多次重组并购,从当初监管的大约200家国企到现在不足100家。别看数量少了一半,资产规模却增加了4倍,从最初的10万亿增加到55万亿。可是增加的45万亿,只有1/5来自企业营收,其它都是依赖借贷和发行企业债。
罗迪分析,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目前关键是北京如何表态。也就是说,北京是不是真的愿意做“结构性调整”,走真正市场化道路。
如果北京继续信奉国家主导,把越来越多的资源分配给低效能企业,向亏损的国有企业注入资金,那么这个潜力就无法利用或释放。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它的经济增长还会减速,这是令人担忧的。
罗迪建议,北京应该开始5年多前就规划好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