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 2025-05-02 01:05:12 | 更新: 2025-05-02 01:44:20
【中国观察2025年5月1讯】在现代政治中,一个签名不只是姓名的书写,而是权力的象征,是一个总统对国家命运的亲自背书。然而,当这个签名不再出自其人之手,而是由一台机械臂悄无声息地完成,我们是否还可以相信,这个国家仍由那个名义上的“总统”掌舵?美国国家监督项目(Oversight Project)最新披露的“自动签名门”丑闻,正揭开拜登政府四年来最不为人知、却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在他神志衰退、体能不支的掩盖之下,真实的权力运作,可能早已脱离美国人民的视线和宪政的框架。
在川普总统重新掌权、美国重新找回“真实总统”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头,直视过去四年的荒诞:是谁,在用拜登的名字,操控着一纸纸事关国家命运的总统令?谁,又在幕后用一支“自动笔”掩盖着民主制度的失控与官僚集团的僭越?
白宫“自动签名门”并非捕风捉影。监督项目团队在拜登宣布退出2024大选后,发起了一项系统性的文件审查,他们搜集了拜登任期内所有能查到的签名文件,结果惊人——除去他宣布退选的那份声明,其余全部使用了自动签名装置(Autopen)。
这并不是简单的行政便捷措施,而是伴随着拜登生理与认知能力迅速恶化的时间轴同步加剧的系统性操作。监督项目指出,在拜登总统任期的前18个月,他在所有行政命令上都亲笔签署。但自2022年春末夏初开始,一切改变了。从那时起,所有赦免令与行政命令上的签名,清一色是由自动签名设备完成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机械签署”并未仅限于日常事务,而是大规模地用于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重大政令上,例如:
2023年4月27日,行政命令14097:打击国际毒品走私,授权动员武装部队预备役应对国家安全威胁;
2023年5月4日,行政命令14098:对苏丹实施制裁;
2023年12月22日,行政命令14114:制裁俄罗斯,扩展针对其军工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制裁;
2024年3月4日,行政命令14118:终止对津巴布韦的紧急状态;
2024年4月12日,行政命令14122: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将疫情管理职能转至“流行病准备与应对政策办公室”;
2024年12月20日,行政命令14130:修订军事法庭手册,引入法官随机选择机制等敏感改革。
这些政令触及外交、军权、司法与公共卫生等核心领域,本应由总统亲自决断、签署,却均通过毫无法律责任的“自动笔”完成。这不只是流程问题,而是权力失控的危险信号。
更黑暗的部分,藏在赦免令之中。
拜登政府四年共签发51份联邦赦免令,涉及4,245人。其中包括:
37名最残暴的死刑犯;
杀害两名FBI探员的罪犯;
为伊朗提供军事支持的人员;
以及臭名昭著的福奇博士、将军马克·米利、“1月6日特别委员会”成员、拜登家族人士与数百名毒贩。
令人不安的是,这51份赦免令中:
16份由“自动笔A”签署;
16份由“自动笔B”签署;
仅19份疑似为亲笔。
监督项目还对比了“自动笔A”与“B”的细节差异,例如“Joseph”中的“p”与“h”间距,以及“Biden”中“B”的弯钩样式,试图复原签名来源。但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是谁操控了这些“总统签名”?
据《纽约邮报》记者Steve Nelson披露,一位核心白宫幕僚很可能擅自决定了哪些文件要“机械签署”。一位匿名白宫内部人士甚至表示:“我最怕的不是总统,而是这个幕僚。他对我们来说就像总统一样。没有人敢质疑他。”
而调查的指向逐步汇聚到一个名字:妮拉·坦登(Neera Tanden)。她曾因参议院强烈反对而退出OMB局长提名,却被拜登安排进白宫,成为总统办公厅秘书。据称,当拜登在美属维京群岛高尔夫球场时,正是坦登替他“签署”了系列赦免令。
总统川普在上周日强烈表示:“那些使用拜登自动签名操作政务的人,应该被立即逮捕。”
这不是冷冰冰的技术问题,而是活生生的国家危机。当总统的手不再是执笔的那只手,当“签名”可以被复刻、被机械化、被指派的他人替代执行,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总统个体健康的崩塌,而是整套权力机制的虚置与失控。
当拜登退下、川普回归,美国人民有权质问:我们曾在被谁统治?是谁用总统的名字,签署了违背民意、损害国家安全的政令?又是谁,在幕后冷笑,操控这一切?
结束语:
真正的宪政精神从不依赖一支“机械笔”。它属于有血有肉、敢于担当的公民领导者。在“拜登签名门”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老人的衰退,而是一个制度被操纵的悲剧。而今日起,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42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