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周年前夕,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有史料价值的新书《最后的秘密》,披露“六四”镇压15天后,中共高层接连两次会议的27份机密文件。该书出版人鲍朴先生接受本台采访说:这些有关六四的新材料可以起到与已经面世的六四史料相辅相成的比照作用,说明当时中共实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是决定对进行和平抗争人民开枪的责任人。读者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中共如何在六四镇压后,收拾残局统一思想的内幕过程。六四30年纪念日之前,鲍朴先生还出版另外与“六四”有关的两部书,一是戴晴女士的书《邓小平在1989》,二是《周舵自述:回忆与反思》。
下面请听对鲍朴先生的采访:
鲍朴:我们这次出版的《最后的秘密》是中共对“六四”问题下结论的一套文件。我想这套文件应该和其他的材料一起作对比。其他材料就是赵紫阳的《改革历程》和李鹏的六四日记等,把这些材料做对比,在加上今年我们出的戴晴的《邓小平在1989》,就可以给人比较突出的印象:就是邓小平的作用现在浮出水面。
以前我们一般认为:当时中共在整个学潮当中,因为没有采取及时措施,使学运进一步升级,直到5月中旬以后,邓小平才开始出现拍板,因此就撤掉了赵紫阳,就产生了“六四”的结果。现在把这些材料都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像陈云这些当时反对邓小平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中共元老,在“六四”中并没有起到我们想象的那种“促进”的作用,尽管王震非常积极对学生运动恨之入骨。
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平从一开始就想用一种强硬的措施对付学运。在他指使李鹏坏了事儿以后,特别是4月27日大家起来反对4-26社论的时候,邓小平就失踪了。结果就造成李鹏和赵紫阳的那些“争论”,李鹏日记曾经提到:邓小平后来说:这次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李鹏和赵紫阳的争论,实际上是我和赵紫阳的争论。那么邓小平的作用已经是非常突出了。
在这些材料全部曝光以后,我认为:我们和真相进一步接近了。所谓真相就是:连总书记都反对的动用军队对付和平示威的群众和学生,最后还是发生了,就是因为当时党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一个人的意愿。这件事现在比较清楚了。
我们今年出版的周舵回忆录:《周舵自述:回忆与反思》是从侧面表达: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他对中国当时是抱有希望的,是想中国好。当时周舵和刘晓波一起参与了学运,完全是非常温和的,是想促进改革和向前进步。
30年后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可以肯定地说:当时官方的结论是错误的。他们的结论就是“一小撮人有组织有预谋的试图推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种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周舵这本书是他的回忆录,不光是他的个人经历,“六四”是他本人一段经历,当然是很重要的经历。书中还有的是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他自己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但从出版者的角度,我认为读者会对他的个人经历比较感兴趣,就是书的前一部分。
法广:周舵有没有讲他“六四”后的经历?
鲍朴:都讲了,从年轻讲到“六四”,和“六四”后的经历。一个“六四”的亲历者,一生都被“六四”所影响,周舵是很突出的例子。我想读者会有兴趣。
我开始得到这些文件的时候很吃惊,虽然很多内容是大家习惯听的官话,但吃惊的是;对“六四”这么大的一个事件做结论的时候,这些中共领导人讲的不是事件的证据,不是怎么才能证明他们对这么大一个事件的结论是对的。这个结论就是;“这是有组织有预谋,旨在推翻共产党的,一小撮人策动的。”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多数人对证据毫无兴趣。公安部王芳报告里面举出的一些证据,30年后看完全站不住脚的。比如他指责一个叫李赞道(音)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可是这个人我看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现在还是生活在中国。那就说明公安部都知道他们30年前是乱说的。这么大的事,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一点证据都不讨论,只是说自己怎么坚决拥护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其中的例外就是陈云,我看陈云并不支持邓小平的“果断决策”,即动用军队向人民开枪。陈云只是说:赵紫阳我很不喜欢,撤销赵紫阳,我完全同意。他只是说了这么两句话。
其他人或者择清自己,或者对赵紫阳落井下石。还有人就是对整个改革表示不满,借批赵紫阳的时机,实际批的是邓小平首肯的80年代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很突出的就是李先念和王震。
法广:《最后的秘密》是“六四”后举行的中共政治局扩大会的个人发言记录,您是如何对这些材料的真伪做出评判的呢?
鲍朴:这个材料是中介人给我一个电子式文档,我检查了它的内容,其中少数几篇是“六四”以后,开完会以后马上就泄漏出来的,像李鹏的什么报告,还有少数后来选入邓小平文选和江泽民文选的。邓小平文选里你可以看出后面93年出书的时候,做过文字上的编辑。他没有删掉任何内容,但有些段落和句子做了些调正。就是说所有这些东西都吻合。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材料和赵紫阳的《改革历程》谈到的完全吻合,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中甚至提到陈云在开会时只说了两句话,而这批文件里陈云的那两句话一完整的形式就是在那儿。就是通过对内容的认定,我们才决定出版这批文件,因为我认为是真的。对这批文件的真实性,我们出版社愿意对读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