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麦康奈尔在投票反对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后发表了针对他的声明

发表: 2025-02-13 15:07:00 | 更新: 2025-02-13 15:08:10

米奇·麦康奈尔在投票反对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后发表了针对他的声明

【中国观察2025年2月13日讯】

美国国会参议院于本周四以 52 票对 48 票的投票结果批准罗伯特·F·肯尼迪担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所有民主党参议员一致反对,而共和党方面,仅有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一人投下反对票。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外界对麦康奈尔政治立场的广泛讨论。


投票结束后,麦康奈尔在参议院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烈的演讲,详细解释了自己反对肯尼迪任命的理由。他特别提到了疫苗的重要性,并称自己作为一名脊髓灰质炎幸存者,深知疫苗对公共健康的意义。


“我不会容忍对已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重新诉讼,数百万美国人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归功于科学奇迹。”麦康奈尔强调。他进一步批评肯尼迪“传播危险的阴谋论,破坏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并认为他不适合领导这一关键部门。


麦康奈尔的发言迅速引起社交媒体上的强烈反响,许多网友表达了不满,指责他站在共和党之外,甚至有人质疑他与“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关系。


一位网友“The American 1733”评论道:“当麦康奈尔投票反对皮特·海格塞斯、塔尔西·加巴德、肯尼迪,甚至可能还会反对卡什·帕特尔,并违背自己的党派,这就说明他是个腐败的政客,只想让‘自己的人’继续掌控腐败的深层政府。”


另一位网友“LOL 2020”则质疑麦康奈尔为何会支持民主党提名的官员,却反对共和党总统川普的内阁成员:“为什么麦康奈尔会投票支持梅里克·加兰和其他民主党内阁成员,但却反对共和党提名的人选?他就是个民主党人,别再自欺欺人了。”


针对麦康奈尔的政治前景,一名网友写道:“他明年就要竞选连任了,真不敢相信他还敢参选。川普总统肯定会在整个肯塔基州拉票反对他。”


此外,一些网友对麦康奈尔的身体状况表示关注,认为他已经无法胜任公职。“Tigger”评论道:“他年纪太大了,演讲时会突然停顿几分钟,还经常摔倒。他能撑到任期结束就算幸运了。”


另一位网友“John Truman”则指责麦康奈尔正在“以迎合马克思主义民主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并称其背叛了肯塔基州的纳税人。


在此背景下,麦康奈尔的政治立场再度受到质疑。随着川普政府继续推进新一届内阁建设,共和党内部的分歧似乎愈发明显,而麦康奈尔作为曾经的党内大佬,正在逐渐失去支持者的信任。


在美国政治的棋盘上,麦康奈尔与肯尼迪的较量,已不单是两位政治人物之间的分歧,而是美国共和党内部乃至整个华盛顿权力格局的一次重大震荡。这一事件不仅是一个政治任命的争议,更是新旧势力的正面对抗,牵动着党派结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更深层的权力分配问题。


肯尼迪的提名本是川普政府为推进其政治愿景而做出的选择,而麦康奈尔的反对,则是传统建制派对这股新兴保守主义潮流的明确回击。这不是简单的个体斗争,而是两种政治路径的直接冲撞——一方主张坚守制度的稳定性,另一方则意在打破旧有框架,重新塑造权力的游戏规则。


麦康奈尔的立场,并不只是出于个人喜好。他代表的是共和党内传统建制派的权力中心——那些长期掌控参议院运作、与华盛顿官僚体系深度融合的精英阶层。他们对于川普及其盟友带来的政治风格始终持怀疑态度,尤其担忧过于激进的政策可能导致共和党在未来选举中的不确定性。而肯尼迪的任命,正是川普派系试图扩大影响力、挑战共和党建制派话语权的一步。


此事的影响远不止共和党内部的裂痕。民主党在旁观的同时,也在权衡如何利用这一分裂来谋取利益。而更深层的,是美国政治生态的转型——选民结构的变化、保守派和自由派内部的再分化,以及外部力量对华盛顿政治施加的影响。


建制派的反击,是否会导致川普派系遭遇更大阻力?共和党内部的纷争,是否会影响未来的大选布局?而这种政治角力的背后,美国的传统精英体系能否在新形势下保持其统治地位?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权力斗争仍将持续,并且其影响将远超一个人事任命的范围。


这不仅仅是关于麦康奈尔与肯尼迪的对抗,更是美国政治新时代的一次较量。


在美国,医疗健康体系长期以来被塑造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其中制药公司、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游说集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影响力深远的复杂结构。表面上,它被定义为一套旨在保护公共健康的制度,然而,在更深层次上,它已成为权力斗争的战场,各种势力在此博弈,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政策日益成为政治对抗的核心议题,深层政府对医疗健康体系的控制力日趋明显。


制药行业的影响力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支柱。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不仅控制着药品的研发和供应,还通过游说、政治献金和媒体宣传掌控政策制定过程。这些公司向国会议员提供捐款,资助公共卫生机构的研究,同时影响主流媒体,使得关于疫苗、治疗方案和公共健康战略的讨论充满了利益驱动的偏向性。前官员进入制药公司担任高管,而制药公司资深人员则进入政府机构任职,这种“旋转门”机制使得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严重侵蚀。


政府卫生机构,如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被赋予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权力。然而,这些机构的资金来源与制药公司关系密切,导致其决策往往倾向于保护行业利益,而非单纯维护公共健康。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某些被认为具有治疗潜力的非专利药物被迅速排除在主流医疗指南之外,而昂贵的新药和疫苗则被迅速推向市场,并获得政府资助。这种选择性推动的政策,显然偏向于那些能为制药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方案。


与此同时,媒体的角色不容忽视。新闻机构和社交媒体平台在公共卫生议题上的话语权正逐渐被财团资本所掌控,使得不同声音难以获得公平曝光。大型制药公司是主流媒体的主要广告投放者之一,因此,关于疫苗、药物副作用以及政府决策失误的批评声音经常被压制,甚至遭遇审查。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事实核查机制、内容屏蔽和账号封禁,进一步巩固了单一叙事,使得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研究人员和公众难以表达质疑。


医疗体系的金融化使得病人不再被视为需要治愈的个体,而是持续消费医疗服务的客户。大型医疗保险公司与医院体系联手,将诊断和治疗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昂贵,导致医疗支出激增,医疗债务成为美国中产阶级沉重的负担。政府虽然推出了医疗补助计划,如奥巴马医改(ACA),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保险公司和制药企业的让步,而非真正解决医疗可负担性的问题。


这种医疗健康体系与深层政府的关系在政治层面也有深远影响。某些政客利用医疗议题推动自身议程,在选举期间制造恐慌情绪,以争取选民支持。与此同时,那些试图挑战现有体系的政治人物往往会遭遇强烈反对,甚至被媒体妖魔化。即便是拥有显赫背景的候选人,如罗伯特·F·肯尼迪,他在公共卫生政策上的批判立场仍然让他成为政坛内外各方势力攻击的对象。


深层政府对医疗健康体系的操控并非仅限于美国国内,其影响力还延伸至国际层面。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卫生机构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国家质疑其政策是否真正基于科学,还是受到了跨国资本和政治利益的左右。大型制药公司通过与政府和国际机构合作,不仅确保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通过专利权限制低收入国家获得廉价药品,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全球主导地位。


面对这一复杂而强大的利益网络,普通民众的选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主流媒体的宣传、社交平台的信息管控,都在不断强化官方叙事,使得公众难以获取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健康决策逐渐被制度化和商业化,个人的医疗自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医疗健康体系的现状揭示了深层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资金和舆论控制,对公共健康议题进行操控。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的医疗改革并不仅仅是技术性调整,而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分享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Linkedin 人气: 20


订阅中国观察电报 Telegram : https://t.me/s/ObserveCCP
捐助(Paypal): https://www.paypal.me/observeccp
即时
推荐

2017 - 2020 内容索引
内幕 | 白宫 | 北京 | 禁闻 | 透视 | 焦点 | 贸战 | 高层 | 要闻 | 动向 | 秘闻 | 社会 | 国际 | 华为 | 朝核 | 奇闻 | 观察 | 时事 | 政局 | 经济 | 官场 | 视频